奖励|孩子厌学叛逆的原因,就是这5句话!家长千万别再说了
孩子从一出生其实就是在不断地学习,以便掌握生存能力,因此说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但为什么有些孩子在上学之后,反而厌学、不主动学习了呢?
那家长就要反思,是不是对孩子常说以下5句不该说的话,打击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文章插图
很多父母经常会用这样过高的目标、亲情的绑架或者夸张的假设去刺激孩子,让孩子认真看待学习,比如:
“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爸爸妈妈吗?”
“你不好好读书,你这辈就完了。”
“你这个年纪不学习,以后你后悔也来不及!”
的确,适当的压力会转换成动力。
文章插图
但是对于小小年纪的孩子来说,这种负担未免过于沉重了,不仅让孩子本来有的学习乐趣顷刻之间转化为痛苦,而且也容易引发孩子焦虑,让孩子越想学越学不进去。
日积月累,讨厌学习的情绪就产生了。
文章插图
很多家长习惯用奖惩制度对待孩子的成绩。孩子考好了,奖励孩子一个ipad,带孩子去游乐场;考不好,就不许孩子看电视玩游戏。
这种奖惩制度是简单的,短期内也是有效的,不需要什么亲子互动,这似乎也为家长们提供了一种解脱的方式。
但是,家长们没有意识到,奖惩制度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并使他们感到焦虑。
当学习的动力不再是内在的兴趣,而变成外在的奖励时,他们就不再会主动去追求知识,而是只想获得奖励。
要知道,在漫长的学习中,物质奖励是非常脆弱的,内心自发的动机才是最持久的。
文章插图
当孩子因为没有达成某一学习目标而受到惩罚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会更有压力,会因为惩罚而恐惧,甚至会厌学,学习效果就会与父母的预期背道而驰。
虽然不赞成使用奖励,但是并不意味着父母不能去欣赏和鼓励孩子的成功,只是不要试图去用一种“奖励制度”去操纵孩子的行为。
当孩子得到家长的真心认可时,会做得更好。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妈妈们说这样的话:“饭我给你做,衣服我给你洗,你啥都不用管,只管好好学习就行了。”
我们也经常看到上下学的路上,爷爷奶奶或是爸爸妈妈背着孩子的书包,早晚接送,十分辛苦;家里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也不会和孩子商量,因为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
父母关注孩子的学习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就片面了,就会阻碍孩子真正学习能力的发展。
孩子的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的,学习书本知识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回到家里,孩子需要丰富的家庭生活,需要有回到家里的感觉。
文章插图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让孩子只管学习,其他的什么都不管,孩子会慢慢地习惯这种家庭模式,即使妈妈下班回家做家务,累得腰酸背痛,孩子也会无动于衷,视而不见。
孩子慢慢长大,父母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难管,根本不懂得体恤父母。
而且,这样长大的孩子一定会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遇到困难,不是想着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而是依赖父母。
孩子应该和成年人一样,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让他负责不同的家庭责任。
文章插图
不少家长在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亲子关系会变得很紧张。
文章插图
有的家长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激动什么难听的话都说出来了,还有的家长还会打骂孩子,导致作业变成孩子生活中很痛苦的一件事。
很多家长都在抱怨辅导作业有多么痛苦,其实同样痛苦的还有孩子。
每天的作业时间,被父母的吼叫伤害得遍体鳞伤,他怎么可能积极地看待学习这件事?
在这样的高压下,孩子的成绩很难有起色,反而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产生反感和抗拒心理,最后逐渐演化为厌恶学习的情绪。
文章插图
在我们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到父母说这样的话:
“你看人家小明,懂事听话,哪像你啊,上课不老实,话那么多!”
- 孩子|抱孩子手腕疼
- 赶快|孩子有积食,发育会“慢半拍”,医生坦言:别吃药,赶快食疗
- 左撇子|孩子左撇子需要纠正?儿科医生提醒:胡乱折腾,可能会影响他发育
- 孩子|孩子不讲话,是大器晚成还是语言发展有问题?
- 妈妈|会做这5件事的妈妈,培养出的孩子都很优秀,看你是不是这样?
- 从来不|上幼儿园“从来不哭”的孩子,家庭有这3大优点,孩子受益终生
- 浪费|“扔了怪浪费,给你家孩子穿吧”,宝妈假意收下后,第二天就捐了
- 有钱|不管有钱没钱,秋天多吃2种食物,大脑营养足,孩子成绩会更好
- 方法|孩子不好好吃饭,父母愁,试试那几个方法,或许你不用追着孩子喂
- 方法|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家长别只会鼓励,试试这5个方法让他快速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