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单月流水5000万元,小步在家早教复盘“都做对了什么?”( 二 )


TO C文章内容:小步在家早教由学术理论走进用户心理
彭琳琳回忆,最开始的内容吸引到用户后,她直到现在也依然坚持参与到公众号的文章中。
但早期,因为自己偏向理论派风格,所以曾收到同事的反馈表示“不太好懂”。
“这个是很长的一个摸索过程。慢慢地我学会比如中间我们去加入故事情绪,结合社会热点让用户好接受;再融入我擅长的前沿理论的追踪,最后就是我们就找出一个点,把事情写清楚。”
直到目前在线启蒙内容已经充斥家长端的时候,小步在家早教服务号的内容依然保持着几乎篇篇10W+的爆款文章。
彭琳琳分析,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阅读量,一方面在于自己依然亲自把控内容,另一方面也在于更早一步蓄水流量池。
“现在行业里的文章很容易互相抄,或者有套路模板去套写,但我们还是坚持不按套路写,坚持高质量产出。”
课程:扫除使用障碍,但坚持仪式感
在早期,为了能够满足多个场景的亲子互动诉求,小步只做了“清单模式”,例如夏天、在商场逛街等特定环境,提供对应的亲子互动内容,并且在各个环节设置了打卡机制。
但效果并不好。
团队反思,在一些环境中实际上父母已经没有更多精力去思考育儿,“比如逛街的时候,妈妈很难带着孩子按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去做了,比较麻烦,就算打算做了,也可能被其他外部因素干扰了。”
“再比如我们设置了在院子里,有蜡笔和纸就能做拓印,但是第一家长不一定有意愿参与,第二不一定每个家庭真的都有这些工具。”
“看热闹的多,实践的少。”
彭琳琳总结,亲子陪伴不能看热闹,因此必须把操作环节中的障碍扫掉,比如取消清单改为课程模式,帮助家长按部就班完成;同时,增强环节中的仪式感,例如开课前的开场舞,让孩子听到音乐就知道要准备上课了。
2017年5月份,小步开始陆续上线课程,两个月后,清单模式下线。
经历产品三年多的迭代后,彭琳琳认为现在的家长主要为服务和效果买单,所以小步持续在做的是加重软硬件的服务流程。
教具:在争议中坚持自己
小步在家早教在早期并没有教具盒子。
在清单模式结束后,与线上课程配套的,是小步团队意识到并非所有家庭都具备课程里的教具,而一旦有一个工具没有,家长的完成度会马上降低甚至直接结束课程。
“如果不配全,实践的人就很少,我们想传递的万物皆可早教的理念,也不会被传出去。”
为了配合课程,小步推出了盒子,但又引来了直到现在都存在的争议点:“大家都在问,盒子怎么这么简陋?看起来很不值钱的样子”。当近两年在线早教兴起,高端盒子产品越来越多的时候,这种对比也变得更为明显。
产品|单月流水5000万元,小步在家早教复盘“都做对了什么?”
文章插图
小步内部曾有无数次的讨论:“我们要不要投降?”
但最后都是,不。
彭琳琳指出,小步的理念需要与其配套的硬件,而这种基于家庭场景内的课程,也不应该离开家庭的实操环境。
“时间沉淀下来,大家最终是能感受到这个魅力的,从我们的续费来说,也证明了这个模式可以跑通。”彭琳琳说道,“启蒙教育概念已经很容易被理解,但早教还有太多误解,尤其在家早教和开放式教具上,都还需要更长的链路去渗透。”
目前,小步在家早教已经向3-6岁的年龄段延伸。
但依旧可以看到几个策略上问题:其一、做全科素质教育产品在教育流程上不够标准;其二、运营模式方面,代理人模式的复用需要探索。。
彭琳琳坦言,小步在市场投放上一直力度较弱,主要由于公司一直在找精准定位,通过母婴KOL去带动认知。
让妈妈去带动妈妈,是小步在家早教一直坚持做的事情。

妈妈们的力量
彭琳琳认为,启蒙阶段产品实际上正在经历从知识付费到教育服务的转变。
在这个转变中,服务人群如果有妈妈群体的参与,或许更能激发小步新用户的认可与粘性。
在小步新注册用户进入训练营后,训练营的负责老师也是小步的深度家长用户,班主任妈妈的工作在于服务,不负责其他增长业务。
“0-3岁的妈妈,是很崩溃的,不论是在家庭内和婆婆和老公,还是在职场的尴尬,是一个很特殊的生态。这个里面有多少困难,是要妈妈们彼此去解决焦虑的。小步亲子训练营的宗旨就是不管买不买课都好好服务。”
“服务人才我们曾经招聘过非妈妈群体,但服务结果算不上最好。因为你把年轻老师培养成一个懂得孩子吃喝拉撒睡的“陪伴者”都很难,做到理解妈妈、真正帮忙妈妈解决陪伴问题就更难了。”彭琳琳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