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25年后,97%孩子当不了精英:孩子的梦想中,藏着扎心的真相( 二 )


在家庭这所学校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保护和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帮他们找到梦想,是父母需要做好的一件事情。
父母需要支持孩子
林语堂说,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咱们心底,使咱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现实。
这句话放在网红耿帅身上特别合适。
耿帅是保定的一个小伙子,因为拍摄一些自己创造发明的小视频,在短视频平台挺火,抖音上有粉丝400多万。
梦想|25年后,97%孩子当不了精英:孩子的梦想中,藏着扎心的真相
文章插图
耿帅一条抖音视频获赞13万+
如果是个富二代,喜欢就玩,开心就乐,倒也没什么。可他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耿帅从小就对家里的电器感兴趣,经常偷偷地拆了家里的钟表和收音机,一旦被母亲发现就是一顿训斥。
长大后,耿帅也出去打过工,因为对手工创造念念不忘,于是选择回村弄起了他喜欢的东西。
但是,无论是母亲还是村里人,对他无一不是嘲笑和反对。他为了说服母亲,特意为她发明了不锈钢钱包和不锈钢扫帚,母亲却直言“不是没用,是真没用。”
梦想|25年后,97%孩子当不了精英:孩子的梦想中,藏着扎心的真相
文章插图
耿帅的母亲不支持孩子
著名心理学家菲尔贝恩说过:“孩子受到父母不好的对待的时候,为了维持父母是好的这种意向,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不好的”。
“没用”这个标签,从小就贴在耿帅身上,直到今天。
有一回,耿帅发明了一枚不锈钢钱包,钱包折叠起来重得像秤砣,那是送给母亲的,这样她的钱包就「再也不会磨烂了」。
有人看了这视频,觉得很有趣,笑着跟耿帅母亲谈论,但她觉得这是嘲笑,回家骂了耿帅一顿:“钱包不会磨烂了,裤子呢?每天不务正业,就是个当小工的命,以后给别人提鞋都不配。”
别看短视频里他一本正经的沙雕,感觉性格挺开朗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是个不善言辞,甚至是有些不自信的人,极度渴望被鼓励。
所以他很在乎网友们的评价,有人喜欢他,就很高兴,哪怕被网友笑他的发明是“无用良品”,看到能博得大家一笑,他也觉得挺满足。
不被家人支持的梦想,尽管实现了,始终带着缺失和遗憾。也许耿帅最希望刷到的一条好评,是来自妈妈的“你有用”。
鼓励孩子的梦想
说起梦想,很多人会认为孩子的梦想总是不太靠谱的。
马云在一次演讲上说,有父母问他,孩子梦想很多,怎么办?马云说,有梦想总比没有梦想好。
对啊,孩子的梦想也许会不切实际,但是,在父母的鼓励、引导之下,梦想有可能成为理想,而理想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众所周知,阿姆斯特朗是登月第一人。这个伟大的理想,也许只是他儿时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
6岁那年,阿姆斯特朗天真地对妈妈说,“我要到月球上去。”妈妈说,“好啊,只是你别忘了从月球上回来,回家吃晚饭。”
梦想|25年后,97%孩子当不了精英:孩子的梦想中,藏着扎心的真相
文章插图
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
看似一句玩笑话,对阿姆斯特朗来说却是极大的鼓励。面对儿子的异想天开,妈妈没有嘲笑和打击,而是给了他一个希望。
当他渐渐长大,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而变得有目标、有计划、有行动的时候,梦想就变成他愿意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了。
33年后,当他从月球返回地球时,采访人员问:“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阿姆斯特朗说:“我想对妈妈说,儿子从月球回来了,我会准时回家吃晚饭。”
爱因斯坦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它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著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出身、智力、学历都差不多的年轻人。
这群人中,27%的人没有理想和生活目标;60%的人有点想法,目标模糊;10%的人有目标和短期规划;3%的人有明确的理想和清晰的长期规划。
25年后,那3%的人几乎都成为了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大部分成为了中产阶层;60%的人,几乎生活在社会中下层;而那27%的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所以,你还会觉得孩子的梦想都遥不可及吗?5岁的杨哲睿在父母鼓励式的教育下,是有可能成为研究恐龙的科学家的。
父母该如何支持孩子
前几天,闺蜜找我倾诉。儿子四年级,中秋节家庭聚会,长辈们问孩子长大后想当什么,孩子说想打游戏当主播。闺蜜说当时差点被气晕。
梦想|25年后,97%孩子当不了精英:孩子的梦想中,藏着扎心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