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上小学,发现有小偷小摸的行为,该不该打
作为爸爸妈妈,发现上小学的孩子有小偷小摸,内心一定是震惊的、崩溃的、担忧的、愤怒的。小学的孩子,已经能理解基本的道德规范,我们不能再用“孩子还小,不懂事”来为孩子开脱,也不能用“孩子只是拿,不是偷”来宽慰自己。我们会因为“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老话,而深深担忧孩子的未来,上小学就这样,以后还得了,长大岂不是要做大恶,犯大错。
在孩子的各种行为问题中,“偷”会被钉在道德和品质的层面。如果不彻底撕掉铲除,就好像一个地雷,会后患无穷……
此时,父母最强烈的诉求是“孩子能记住教训,永不再犯”,而父母眼里,最简单粗暴省事有力的方式就是"打孩子”。
那么,我们希望孩子记住的教训究竟是什么呢?
【孩子在上小学,发现有小偷小摸的行为,该不该打】 一、“偷摸”是严重的错误,被发现会挨打。
二、“偷摸”是严重的错误,我必须为错误承担责任与后果"。
如果是一,那么孩子记住的教训就是“下次再偷不被发现,发现会挨打。”
如果是二,那么孩子记住的教训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承担后果”。
显然,我们要的是后者。
既然如此,父母最需要关注的就是如何帮孩子将错误转化为成长的机会,让他通过这次教训,学会面对错误,承担责任。
小学的孩子,还没有完全的行为能力,错误虽由孩子而起,但父母也是需要与孩子一起面对一起承担的。我建议父母与孩子进行一次严肃正式的谈话。谈话中,父母要表明自己对事情的态度,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很严重,要陪孩子一起道歉、补救、请求谅解。(不论孩子是偷家里还是偷外人都要同样对待。)同时,我们还应该让孩子相信——父母对自己的爱不会因为这个错误而消减,在自己遇到困难时,父母始终会是自己的帮手。除此之外,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出现小偷小摸这样一个行为结果,是父母一定要花时间想办法搞清楚的。因为只有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才能找到更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关于如何寻找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父母们可以在“兰海说成长”APP中学习6-12岁“观察与分析技术OAT”的课程。
关于如何与孩子开展谈话,父母们可以在“兰海说成长”APP中学习6-12岁“谈话与沟通技术CCT”的课程。
孩子的成长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挑战,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让父母抓狂崩溃的时刻,也正是孩子最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刻,最能够获得成长的时刻。
■网友的回复
孩子的教育不是打和不打两种选择那么简单,你必须要了解他的性格和内心的诉求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偷玩东西之后他的心理感受。,然后想,打要怎么打?不打要怎么引导?拿我自己说,我幼儿园有偷东西的习惯,当然那时候年龄小没有“偷”的概念,只是觉得喜欢想据为己有。我家长一对不怎么会教育孩子的父母,对我进行了简单的批评教育,然后我变好了,幼儿园期间就不偷了…你以为我彻底变好了?并不,上小学大概二年级的时候,看到同桌有一只很稀奇的自动笔,那时候大家多是用铅笔的,我又犯了老毛病,“拿”了我同桌的自动笔,然后我把它给了我一个好朋友作为分享,最后事情暴露让老师拉到教室门口批评教育并且罚站,下课很多学生人来人往都能看到我站在那里…那是我第一次觉得“害怕”和“不好意思”。到这里我应该变好了?还没有!大概四年级的时候我认识了几个小伙伴,他们以去商店并且偷到东西为“自豪”,于是我又犯了老毛病,偶尔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战利品”,这次的结局是让卖家逮到了,那次因为拿的东西不多所以卖家没有过分追究,狠狠地骂了我们一顿,并且要告诉家长,在我的哀求下,卖家选择给我一次机会。我感谢这一次机会,让我彻底改掉了小偷小摸的毛病。因为我这次真正知道了“害怕”!之前也害怕过可是不深刻,大一些对“偷”有了概念,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个“贼”!我要先说一点,这种小偷小摸是会上瘾的,因为不劳而获和能得到平时得不到的东西的诱惑确实太大了!以我自己为例我并不是因为“害怕”而变好,而是因为我的“是非观”,就是说心理上我对“贼”这个身份是不认同的,然后变好。所以说,孩子偷东西的时候他对这件事心理的认同是什么?他偷完之后心理又是怎么想的?很重要!所以你要观察他偷完东西之后,他对你们流露出来的言语状态进行推断。然后行为上干预他…至于打不打,打轻了没用,打重了可能导致怨气,所以还是先教育吧。有一次教育偷东西的经历,鉴于以上说了太多,我就不抛了。因为什么事情都是因人而异的。
- 苏州女孩子青睐啥样的男人
- 爱好二次元的男孩子收到处于冷静期中的女朋友送的手办会咋样
- 后妈会对我的孩子好吗
- 现实生活中碰到或者有一个像蜡笔小新一样的“熊孩子”会是咋样的感受
- 有哪些好莱坞的动画片适合给孩子看
- 怎样评价玫瑰黑洞这部动画
- 怎样看待《教育部:小学入学年龄截止日不再限于8月31日》这条政策
- 看灌篮高手的人后来都咋样了
- 《疯狂动物城》中如果狐狸和兔子结婚,生的孩子是啥物种是狐兔吗?
- 孩子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