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不被父母待见的子女,为什么会很孝顺?他们的回答让人心酸又欣慰
欢乐颂》里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
父母对孩子倍加疼爱,家庭氛围好,孩子地一生都是幸福的,父母对孩子冷若冰霜,甚至伴随着打骂,家庭氛围极差,孩子终其一生都在疗愈不幸的童年。
有人说,什么样的土壤开出什么样的花,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将来对父母的回报。
确实如此,父母是孩子的风向标,大人怎样对待孩子,孩子很大程度上,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给父母。
但是事事无绝对,有些子女不受父母待见,反而越是孝顺父母,到底什么原因呢?
文章插图
01.渴望被重视和认可
缺爱的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讨好,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便会渴望父母给予自己重视和认可,从而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远房表哥今年45岁,从小到大,没体会过父母的疼爱,而弟弟跟他截然相反,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
父母对两兄弟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性格决定了父母的喜爱和疏远。
哥哥憨厚老实,话不是很多,性格还有些倔强,弟弟脑子灵活,说话头头是道,性格开朗外向,把父母哄得团团转。
表哥为了得到父母的重视和认可,一心投到学习上,成绩优异,考上了大学,父母却告诉他,你是家中长子,应该肩负养家的责任,把机会留给弟弟吧。
文章插图
言外之意,就是让他辍学,出去打工挣钱,供弟弟读书,可是弟弟学习成绩很差,表哥哀求地为自己争取读书的机会,但是父母下了死命令,必须退学,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含泪结束了求学之路。
父母将希望都寄托到弟弟身上,结果换来的是一事无成,不懂得孝顺,而表哥没得到疼爱,却格外地孝顺。
那时两位老人才知道,自己错的有多离谱,于是握着表哥的手说:“儿子啊,爹妈对不起你,希望你能原谅我们。”表哥抱着父母哭得跟个泪人似的。
表哥从那以后经常说:“我一直以来的讨好付出是值得的,因为有生之年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重视,我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文章插图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那些不受父母待见的孩子,一生都在渴望被爱,所以他们用讨好的方式满足和孝顺父母。
如果自己长期以来的卑微付出,换得了父母的重视和理解,他们的人生将掀起了美好的篇章。
文章插图
02.反差认知
什么是反差认知?就是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你所想和所做的一切,都与之反其道而行之。
我们都知道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父母的言行举止得好与坏,会被孩子不自觉的模仿,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孩子的行为与父母恰恰相反,这就是典型的反差认知。
读者童敏(化名)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父亲脾气暴躁且不着调,从记事起,父亲没碰过弟弟一根手指,她却被打骂经常“光顾”。
虽然母亲每次都说好话,无奈她性格软弱,说等于没说,甚至有时连她母亲一起骂,12岁那年,她放学回来的路上,发现父亲搂着一个女人,她飞快地跑回家告诉母亲,母亲沉默了好一会说:“随他去吧,等你们长大,我就离婚。”
文章插图
从那天开始,童敏对父亲产生了憎恨,她发誓这辈子决不会像父亲那样,钱赚不来几个,几乎过着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还对家庭不负责任,她鄙视父亲。
童敏高中没毕业,就跑出去打工,通过努力拼搏,有了自己的小事业,每个月都会给母亲寄钱,买衣服,并且警告父亲,“如果你敢欺负我妈,我肯定不饶你。”
父亲上了年纪,再加上她越来越强,改变了不少,不过背地里还是经常跟她母亲发脾气,她几次让母亲离婚,母亲却说:“这么大岁数离婚,会让人笑话的,还是算了吧,再说你爸也改了不少。”
为了母亲能安享晚年,她硬着头皮孝顺父亲,内心极其痛苦,甚至希望父亲早点离世,可是父亲真正去世那天,她竟然失声痛哭,因为父亲离世前一天跟她说了一句,“替我好好孝顺你妈,你是好样的。”
- 方法|孩子不好好吃饭,父母愁,试试那几个方法,或许你不用追着孩子喂
- 女子|女子生的孩子只有手掌大小,本以为活不久,半年过后,父母乐坏了
- 前路|14岁孩子房中发出奇怪声响,父母的一张纸条,孩子从此前路清晰
- 阶段|孩子从“吃独食讨人烦”变成“人见人爱小萌娃”,父母只差这三步
- 奶奶|孩子跟奶奶睡和与妈妈睡,10年后的差距很大,父母别不当回事
- 这位|“妈妈,我考砸了,你会打我吗?”这位妈妈的回答,值得热烈鼓掌!
- 分钟|“妈妈,我再玩5分钟”,3个回答,教养从这里出现差距
- 父母|宝妈沉迷“生娃”,13年生下7个孩子,女子不想浪费老公好基因
- 暗示|孕妇问宝宝性别,医生暗示太委婉了,这样的回答,感觉很好笑
- 经历|青春期孩子只有经历这件事,才算真正长大,两个禁区父母别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