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为什么无数孩子对玩具总是“三分钟热度”?研究:真正根源是父母
一个小女孩在客厅玩拼接类的积木,玩着玩着,就要妈妈陪,妈妈正在厨房忙着做饭,让孩子自己先玩。过了没多久,小女孩突然很生气地就把手里的积木摔在地上,哭着大声说:“我不玩了,我再也不玩了”。被妈妈劝说了还是拒绝玩,也拒绝把玩具捡起来。
文章插图
【 三分钟|为什么无数孩子对玩具总是“三分钟热度”?研究:真正根源是父母】这位小女孩的妈妈很苦恼地问我:“很多时候,我家孩子一开始玩得挺高兴的,可玩着玩着就突然脾气暴躁,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因为小孩性格太差?还是因为我没陪她玩?”
当我在思考这位妈妈的问题时,我想到了平时一些父母类似的留言:
有些父母说,小孩在玩玩具时,总要父母陪,如果被拒绝,小孩就哭闹;也有些父母说,小孩在玩玩具时,有时会莫名其妙就发脾气;也有父母说,有些小孩玩某个玩具后,玩了一次就再也不肯玩,父母鼓励小孩玩时,小孩就表现出非常为难的样子;更有父母说,他们希望小孩能养成独立探索玩具、自己从玩具找到乐趣的习惯,所以他们很少陪孩子玩,孩子似乎对什么玩具都没有长久的兴趣……
我从这些问题中,找到一个共性的问题——孩子们玩玩具,也会遇到困难。
文章插图
有些父母可能感觉困惑,玩具不是玩就行了?还会遇到什么困难?会的。举个例子,你如果让一个1,2岁的宝宝玩拼接类积木,这种玩具不仅需要手指有足够的力量,还需要按照步骤拼搭。当这个2岁的宝宝想拿起积木模仿他6,7岁的哥哥拼一辆小汽车时,他可能很快就会情绪崩溃,因为他难以做到。他不仅体会不到乐趣,还会因为困难过大而倍受打击。
所以,帮孩子们选择合适年龄的玩具也很重要。可是,国内很多玩具都没能做到“规范”,并且不同孩子的心智成长也是不同步的,所以你经常很难判断一个玩具对孩子来说是不是太难了。
?所以当孩子们玩玩具时,父母应该是怎样的态度?
2016年,美国Current Biology杂志登载了一项研究,研究中有三组父母与孩子玩玩具的组合。第一组,父母充当直升机父母的角色,从一开始就指导孩子怎么玩;第二组,父母完全让孩子自己玩,拒绝参与到孩子的玩耍中,一副“你要独立钻研”的姿态;第三组,父母鼓励孩子自己玩耍,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给予帮助。
实验结果表明,第三组的孩子更容易从玩具中找到乐趣。
文章插图
为什么会这样?
像学习一样,小孩玩玩具也会遇到困难。当孩子面对的玩具或一些玩具的玩法超出孩子能应对的难度,小孩会有挫败感。这时他们希望父母能及时帮忙指导一下。如果父母置之不理,这个超出难度的玩具可能会激怒孩子,父母的态度也可能会让小孩放弃玩耍,因为孩子不仅没有玩出乐趣,自信心也受到打击。
正如心理学家Tamar Chansky说,小朋友的心理伤害有三个P,一是自我感觉糟糕(personalize),二是感觉什么事情都做不好(pervasie),三是感觉永远也无法做到(permanent)。当小孩在玩玩具过程中,屡屡受挫,从一开始的自我感觉糟糕,到他们感觉到永远也无法做到,他们的自信就会变成那只永远被绑在小树的大象。
文章插图
玩第一个玩具收获不到成就感,玩第二个玩具也收获不到成就感……困难屡屡难以攻克,那么孩子最终对什么玩具都不能玩出乐趣。你如果希望孩子更深地钻研玩具,比如拆卸玩具、创造玩具的新玩法、把简单的纸箱切拼成各种造型、用橡皮泥捏出炫酷的小火车……很多时候这样的希望,只能是父母的奢望,因为过去的困难让孩子们感觉自己难以做到,他们连尝试一下也不想。
所以,当父母们发现,孩子们经常只被一些玩具的外表吸引而想要,但他们的玩耍一直停留在很浅的层次,按一下按钮、摸一摸,锤一锤……满足了好奇心之后,孩子们就把玩具丢一边。这种情况下,你就要回忆一下,孩子们是否在过去玩某些玩具经历过不少的挫折。
那么父母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呢?
对孩子置之不理是不对的,上面已经说过。直升机父母呢?会让孩子养成依赖,也难以激发孩子自发的兴趣。所以父母要适当陪伴,在小孩需要帮忙的时候扶一把。如果父母一边忙事情时,就不要一边陪小孩玩玩具,而是最好选择自己空闲的时间,当小孩需要帮助,及时地帮一把。当小朋友从玩具中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就感,就能驱动孩子更多地钻研玩具,甚至驱动孩子自发创造出玩具的不同玩法。
- 试管婴儿医|三代试管成功率比较高,为什么大家不做三代试管?
- 不孕|为什么有些人流产一次就会不孕?
- 医生|为什么医生会力保“头胎”?这3点原因,妈妈要懂得爱惜自己
- 孩子|为什么孩子容易沉迷游戏?关于行为上瘾的三个原因,家长知道吗
- 嘴巴|为什么嘴巴总是脱皮?可能是这7个问题,看看你属于是哪一种!
- 干燥|宝宝为什么老是爱抠鼻子?
- 医生|为什么有些医院做四维彩超不让家属陪同这些原因,大家有权知道
- 温度|为什么分娩时感觉产房非常冷,冷到身体一直哆嗦,有四种原因
- 流产|为什么建议女性第一胎尽量留下可能很多人不了解真相
- 家长|第一名是女娃,班长是女娃,学委是女娃......为什么男孩的教育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