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观察:互联网巨头的“垄断”或将抑制创新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正处多事之秋。前有蚂蚁集团被暂停上市,而今一众大型互联网平台又被监管盯上了。11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国家将反垄断的“利剑”指向了大型互联网平台,尤其指向其利用市场强势地位和技术手段,妨碍市场其他主体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
对于互联网巨头,我们需要肯定他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巨大贡献: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建立了完善的产业生态、引领创新创业的发展,最直观的是,给人们提供了全方位的便利。但随着其话语权的逐渐建立,却容易忽视其他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这份以市场监管部门名义发布的文件,正是旨在规范和约束大型互联网平台在经营和消费领域中“店大欺客”的行为。
而事实上,除了在经营和消费领域,互联网巨头的垄断行径在近些年的创投界也频繁发生。在中国的创业圈,一直流行一句话叫做“大树脚下寸草不生”;在中国的投资圈,有一个词语叫做“站队BAT”。前者意思是,在大企业周边,小企业很难生存。后者是指,创业企业接受BAT其中一家互联网巨头的投资。这种颇具垄断气息的生态格局正是近十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文章插图
而这种格局在深圳和杭州的创业圈尤为明显,深圳、杭州两个城市分别坐拥腾讯、阿里两个“巨无霸”企业,可以说,在这两个城市,很难在找到能与之竞争的一流互联网企业,因此也出现了“只有月亮、不见星星”的尴尬格局。曾有多位创业者对笔者表达过:之所以不想在深圳从事社交或者游戏领域的创业,是因为想避开腾讯的辐射。
而如今,腾讯不仅在社交和游戏领域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还和阿里、百度等巨头一样,将触角伸至了更广泛的金融、医疗、科技、零售等消费互联网领域,甚至围绕这些展开了无止境的“争夺战”,这种发展态势让互联网领域的相关企业变得躁动、焦虑,不得不紧绷竞争和随时被吞噬的弦。
这种互联网中心化的格局在互联网投资圈更为明显,也就是“站队”问题。德勤发布的《中美独角兽研究报告》可以看出,中国的独角兽公司,有八成左右都和BAT有关联。美团点评创始人王兴在回忆当初拒绝阿里投资的情形时曾说道:阿里当时的态度是“你要10亿美元可以,20亿美元也可以,我们都可以投,但是你不能再要腾讯的钱”。
这种情形在创业者和投资人眼里已经司空见惯了,“这些巨头的投资条款里都有排他性条款的。”一位投资人对笔者表示,不少创业者经常为此而感到为难。而让他们更为难的是,拿了谁的投资就必须在谁制定的游戏规则里行事。“拿了阿里的钱,就要上支付宝、阿里云等,配合阿里的战略。”上述投资人说。
要流量、要生态,还是不站队在孤独中求胜?这是摆在许多创业者面前的难题。虽然在强势的话语权下倍感无奈,但不少创业者都认为,白手起家、背后没有BAT的支持,互联网创业企业很难成为参天大树。
与巨头共舞的时代,不站队很难,如今创业公司现在拼的是“谁的口袋深,谁就能赢”。这不由得让人担心互联网垄断而导致的创新抑制。因为巨头往往手持数据、流量、渠道和技术等关键的发展资源,尤其在C端流量红利渐失的背景下,再去获取新的资源变得更加困难。而巨头们“滚雪球”的效应依然在持续,他们手上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多,互相之间争夺资源和扩大规模的竞争更加激烈,真正具有革命性的创新却越来越少,而普通创业者的创新却因为难以获得相关资源而被束缚手脚。
【 垄断|观察:互联网巨头的“垄断”或将抑制创新】当然,可喜的是,有互联网巨头也开始意识到“开放”对于自身和对于生态的重要性,开始走向更加开放的格局。毕竟,这些互联网巨头不再是单一的企业或者单一的产业,而是呈现生态化发展的态势,大型互联网平台已经衍生出很多细分的领域,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家独大,包打天下”的模式显然不再合时宜,只有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并且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才能真正激活创新。归根到底,发展互联网不是发展企业,也不是造富,而是造福于民。
- 国外|坐拥77件专利,打破国外的垄断,造出中国最先进的家电芯片
- 互联网|苏宁跳出“零售商”重组互联网平台业务 融资60亿只是第一步
- 互联网|强制收集个人信息?国家网信办拟为38类App戴紧箍
- 发展|我省要求互联网平台坚持依法合规经营 推动线上经济健康规范发展
- 健身房|乐刻韩伟:产业互联网中只做单环节很难让数据发挥大作用
- 直播销售员|石家庄桥西区插上“互联网+”智慧发展之翼
- 巨头|“社区薇娅”都不够用了 一线互联网巨头全员下场卖菜
- 简单|互联网巨头夺走菜贩生计?未必那么简单
- 绝不能|互联网也有“五连鞭”毒瘤,绝不能让这些“割韭菜者”一跑了之
- Store|在BlueMail的App Store反垄断案中 法官作出有利于苹果公司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