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眼科|爱尔眼科陈邦逐梦光明记:从为生活打拼到为初心奋斗


爱尔眼科|爱尔眼科陈邦逐梦光明记:从为生活打拼到为初心奋斗
本文插图
2020-11
11
文 | 何文英
“2009年10月30日 , 爱尔眼科上市时市值不足70亿元 。 我知道这个行业大有前景 , 不过发展到今天超过2000亿元 , 这是我没想到的 。 ”近日 , 爱尔眼科创始人、董事长陈邦接受了《证券日报》采访人员的专访 。
从上市之初市值仅69亿元 , 到如今稳居创业板市值前五 , 其背后究竟承载了陈邦怎样的心路历程?追随陈邦多年的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评价:“在逐梦光明的这些年里 , 他(陈邦)最初为生活打拼 , 逐步进化至为事业壮大 , 再升华到为初心奋斗 。 ”
除此之外 , 采访人员感到 , 在陈邦身上 , “知足”与“知不足” , 实现了既对立又统一的共存 。 连续多年荣登福布斯排行榜的陈邦 , 对其个人财富早已“知足” , 但谈及我国眼科原创技术仍与世界一流水平存在差距 , 眼科医疗服务远未实现全民眼健康的目标 , 陈邦则是急切地“知不足” 。
不过 , 值得庆幸的是 , 虽然阿基米德穷其一生也得不到其渴求的支点 , 以撬起整个地球 , 但陈邦借力资本市场 , 却有望撬起他心中“所有人都享有眼健康”的爱尔梦 。
登陆创业板拉开逐梦序幕
连帽运动衫、蓝色休闲裤、白色球鞋 , 采访人员眼前的这位爱尔领航人十分低调 。 与很多董事长办公室的浮华有别 , 陈邦的办公室质朴简约 , 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里仅有一排书柜、一张办公桌和一个不大的待客沙发 。 就在这个小小的办公室里 , 陈邦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讲述了他大大的梦想 。
1996年 , 沪深交易所成立仅6年 。 那时的陈邦尚未完成创业基底的浇筑 , 资本市场对他而言显得遥不可及 。
当年 , 陈邦以首付3万元分期付款的形式从国外购买了眼科医疗设备并引进技术 , 与长沙市第三人民医院合作 , 成立了白内障治疗中心 。
2000年 , 国家推动医疗体制改革 , 医院开始分为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 , 并允许社会资本开办营利性医院 。 陈邦敏锐地察觉到其中巨大的商机 , 迅速调整战略布局 , 筹划创办自有品牌的眼科医院 。 经过两年筹划 , 长沙爱尔、沈阳爱尔应运而生 。 之后 , 爱尔眼科的连锁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快速萌发 。
然而 , 每家医院都有培育期 , 缺乏资本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 在完成公司初步框架的搭建后 , 陈邦对资本市场有了基本的概念和最初的向往 。 “2004年刚到爱尔的时候 , 陈总要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研究医院在海外上市的可能性 , 因为国内没有先例 。 但是当时公司体量还很小 , 即便上市募集资金也有限 , 市值也不高 。 ”吴士君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