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图书馆|“小神兽”与父母们相处得还好吗

“小神兽”与父母们相处得还好吗
疫情对亲子关系的负面影响,折射出高焦虑下父母长期与孩子沟通不畅的问题
【活动】大庆书友会线下读书会“后疫情时代重读《为何家会伤人》,探讨亲子关系”
【地点】大庆市图书馆401
【形式】大庆市委宣传部、大庆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大庆日报社大庆日报、大庆市图书馆承办
【主讲人】石影,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家庭系统教育高级讲师
本报采访人员潘爽/文白玉兰/摄
市图书馆|“小神兽”与父母们相处得还好吗
文章插图
尽管市图书馆的闭馆铃声打响,家长们仍“充耳不闻”,热火朝天地探讨着亲子沟通的话题,直到馆内工作人员现身“提醒”……
日前,大庆书友会举办了一场黏度很强的读书会。
参与的书友,家中孩子处于不同年龄阶段,有学龄前的,有上小学、初中、高中的,还有上大学的。但大家都有着相同的困惑:不知为何,疫情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带来超长假期的“其乐融融”,反而使亲子关系剑拔弩张。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孩子重返校园,摆在父母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解开此前与孩子结下的“心结”,有效进行亲子沟通。
“后疫情时代之所以有必要重读《为何家会伤人》,是因为知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在书中揭示了中国式家庭的运行机理,更因为疫情对亲子关系的负面影响,折射出了在高焦虑状态下,父母长期与孩子在一起,加快了原有问题的发展速度,使问题凸显。”主讲人石影说,希望通过重读此书,让父母学会正确地爱自己、爱孩子,不让爱成为一种伤害。
读书会现场,石影用大量鲜活的案例,从父母篇、孩子篇以及亲子篇入手,力求呈现亲子关系现状,并提出解决方案。
父母篇
我都要急死了,你怎么还不急啊?
案例:陪读的爸妈,跳车的儿子
这是一个初四的孩子,老家在外地,父母来大庆陪读。在老家那边,孩子学习成绩很不错,但到了大庆比较好的学校,他的成绩一落千丈。这种强烈的落差与失望情绪,让全家人都变得非常焦躁。开学验收考试,满分120分的卷子孩子考了14分。父母一下子受不了了。妈妈对孩子说,你一天天也不着急啊,不紧不慢的。孩子很委屈,说我在用功啊,怎么不认真了?我多着急啊!
妈妈没控制住情绪,给爸爸打了电话。爸爸回来后特别生气,一边把儿子拽上车一边说“:能不能念了?不能念回家!”结果,车在行驶过程中,孩子开门就跳了下去。好在车速不快,但孩子也在医院住了将近一个月。
石影解读:我在今年初居家抗疫期间,做了两个月的公益心理热线咨询老师,举办了三期21天的网络亲子训练营,“十一”期间又举办三场不同年龄阶段的家长座谈。可以说,这期间我接触了很多家长。大家普遍反映,孩子与父母的话越来越少了。我在接访孩子时也多次和他们探讨,他们的反馈是:老师,我能跟我妈说吗?我这里刚起个头儿,我妈就已经发起火来了。我干脆别说。
咱们回到这个案例,能看到什么呢?在武志红老师这本书里,有一个章节叫《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为什么父母们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压力?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父母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父母,尤其是妈妈,他们自己的成长停滞下来,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但他们不是通过自身的成长来解决问题,而是把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让孩子承受了双倍的压力。所以“孩子不急父母急”的根本原因,其实是父母自己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却把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转嫁给了孩子。
我对这些父母的建议是,教育不是管理,更不是危机管理。家长平时咨询最多的两个问题:一是孩子拖拉怎么办?二是孩子没有学习动力怎么办?其实这都是孩子内动力不足的表现。这样的家庭往往是父母用恐吓的方式震慑孩子,其结果是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反击父母;父母跟孩子都在用情绪解决情绪问题,没有力量面对事情本身。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前,要先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再解决孩子的问题。因为带着情绪与孩子沟通,沟通从一开始就是无效的了。
很多家长有疑惑,为什么我们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负面情绪?情绪这个话题很大,在这里我简要地解答。关于情绪,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二是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这是很多孩子欠缺的)。家长有情绪时要自己想一想,第一,是不是内心当中已积压了太多的负面情绪,没有倒出去?一旦压力值爆发出来,你就像高压锅似地崩开了,要知道,这种方式更破坏亲子关系;第二,曾经是否因为类似的事有过创伤?第三,是否我们认知上有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