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华为 企业管理 kelly 人力资源 hr 数字化 转型 管理 企业 科技产品 人事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是世界的制造工厂,是全球最大的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即便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中国仍然展现了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优势地位。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今年前10个月,我国外贸出口17.49万亿元,同比增长22.5%。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制造工厂在不断进化,也在不断面临挑战。一方面,工厂工人体量大,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数字化工具太复杂,工厂还需要花大成本培训工人;另一方面工厂设备多,每个设备如果不能互联互通,就会形成一个一个的数据孤岛。特别是现在有些设备也配套了智能软件,但是如果一个设备一个软件地下载/查看,反倒成了一种负担。
另外,在供应链上下游上,前端市场变化莫测,原来按年计划生产的模式已经不在适应工厂现状。多样化、定制化的需求,对传统大规模生产方式造成了冲击。如何在前端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数据或者信息能实时传到工厂,实现敏捷增减产、柔性生产也是制造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面对制造业的这些难题,制造业数字化从何入手,怎么让工人乐业、工厂也能理顺供应链、提升效率呢?
工人应该如何工作从制造到智造,从低端代工,到越来越强的品牌意识。工厂的升级和进化,让中国工人也再次成为被关注到的群体:如何进一步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如何让他们用喜欢方式工作——
【 索菲亚|企业微信进厂】工人与整个制造体系的连接正在发生改变。
时间倒推十年,在中国的制造车间,有一类工种是要每天反复誊抄设备的生产数据,一个10人左右的车间要配备2人的数据抄写员。听起来抄数据很轻松,但是在车间与办公室之间反复奔走,还不能保证抄写数据的正确率,工人叫苦,工厂也觉得冤。
这只是制造厂房内的一个小细节,却是制造业痛点的一个缩影。制造业不像互联网,10个人就能成立一个公司,制造业的工人群体往往由成百上千的10个人组成,而制造工厂不仅要管理好这成百上千的10人群体,还要与供应链上下游交涉。两相交织,制造业也就成为了数字化最难攻坚的阵地。
4年前,为了做出一些探索,小米投资了一家国内最大的智能家电设计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型企业,叫湖南全康,小米生态链中的风扇、电暖器、烤箱、扫地机器人、吹风机等等有一部分出自该企业的智能制造车间。
据更细致的了解,湖南全康2019年产值1.2亿元,今年预估产值可以达到5-6亿元。但很难想象,这上亿的产值仅出自800个一线工人。
在湖南全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方斌交流的过程,他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在供应链上,全康有比较强大的上下游整合能力,家电制造业上游领域,金属件冲压、注塑、五金件喷涂、钣金等等,我们把工厂附近产业园上下游都打通了;在感知市场上,我们把研发放在了北京、上海、深圳一线城市,能够实现信息的及时反馈。”
而这一切的信息和数据流转,湖南全康是通过企业微信实现的。一个有意思的点在于,全康使用企业微信有一部分原因竟然是大家对微信的喜爱。
“大家每天用企业微信上下班打卡,各种审批也是。原因很简单,就是平常都用微信,像聊天、沟通和工作对接都是微信,有些资料转来转去还是微信和企业微信的衔接比较顺畅。”
在工人都用企业微信的基础上,工厂的上传下达更加自然,“直接把他拉到群里,进行对接和汇报,有时候甚至直接用微信就行了。在使用习惯和界面上,企业微信也跟微信保持同样友好的界面。”湖南全康相关负责人表示。
供应链如何打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另一个例子,是索菲亚真正系统化地规划并落地了数字化产线。
索菲亚是中国定制衣柜行业的创立者,2011年在A股上市,2012年在全国做大规模工业化的布局,到2013年实际产值20亿左右。有一定规模之后,索菲亚逐渐在品类上从衣柜向橱柜、木门扩充。当前在全国已经有7大自营工厂,包括自己的经销商在内,全国有数万多名员工。
定制行业在供应链上有一个明显的痛点——由于要基于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所以每个订单或者每个产品都是个性化的,没办法按照标品“规模化生产-经销商-用户”的供应链流程去走。所以这个行业需要在前端设计上极具个性化、定制化,而在后端又能够实现规模化制造。
“这个过程中怎么样转变前方的个性化需求、到后方规模化的制造和规模化的供应,这是当时整个行业发展最大的瓶颈。”索菲亚集团总裁王兵道出了定制行业的难。
稿源:(钛媒体APP)
【傻大方】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110953a12021.html
标题:索菲亚|企业微信进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