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材|3岁背唐诗,5岁识千字,父母心中的“天才”,却未必能“成材”

在中国,我们有流行了很多年的教育方式,就是提前教育,只要会说话的孩子,基本都能背唐诗,写汉字,孩子们有样学样,有些家长甚至将一些很出色的孩子称之为“天才”,可这些“天才”,真的能成材吗?
小区里有一个小神童,三岁的时候就可以背出数十首故事、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认识数千个文字了,小区中许多家长都非常羡慕。
为此这些家长都想和小神童的妈妈学习,看妈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好景不长,小神童上小学后课程就跟不上了,成绩更是一落千丈,神童妈为此十分惊讶。
本以为小神童每次都能考班级第一名,但这孩子不仅没有考第一名,反而每次的成绩都比上一次成绩低。不仅如此,神童妈发现小神童已经有排斥学习的情况,孩子每天放学回家不写作业也不预习功课,在学校中也不认真听讲,经常溜号。
成材|3岁背唐诗,5岁识千字,父母心中的“天才”,却未必能“成材”
文章插图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这样,看似非常聪明,但其实都是家长的自尊心作祟。孩子过早接触学习,导致他们到学龄时,开始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变得讨厌学习,上课不愿意听讲,成绩自然开始下降,曾经的“天才”,连普通学生都不是了。
有数据显示,接受提前教育的孩子中,有70%左右的孩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原因基本都是“我已经会了,不用学了”或者“我跟不上”,其余30%的孩子依然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稳定。
1、家长让孩子“提前学习”,真的好吗?
孩子玩乐的时间减少,童年被占用
孩子过早的学习,本应该在玩乐的年龄被家长逼迫写字读书,导致孩子本应该快乐的童年被压力堆满。
许多家长害怕孩子上学跟不上进度,所以会在孩子学龄前就教孩子学习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导致孩子每天有很多的学习任务。
虽然孩子比其他的同龄人早学习,但这只是暂时的,孩子的学习可以复制,但孩子快乐的童年是无法复制的。
成材|3岁背唐诗,5岁识千字,父母心中的“天才”,却未必能“成材”
文章插图
孩子过早学习,学习兴趣被磨灭
许多家长让孩子过早的学习,害怕孩子到了上学时被其他的同学落在后面。但孩子过早的接触到学习,会让他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孩子被家长逼迫学拼音、学写字、学算术,孩子不知道学习这些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只是跟着家长的步伐浑浑噩噩的学。等到孩子真正上学的时候,孩子却对学习没有了兴趣,出现厌学的心理。
持久性不高,并不是长久之计
家长让孩子在还没有上学的年龄就开始学习,虽然短期内孩子掌握的知识,要比其他同龄孩子多,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等过几年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大家都回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这样提前学习的持久性并不高,而且孩子在上课时,因为提前学过了知识,导致孩子上课不愿意听课,经常溜号。等孩子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孩子的功课很容易下降。
2、孩子“识文断字”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
3岁之间的孩子,家长要侧重孩子的阅读兴趣
孩子在3岁之前,会通过家长的引导以及自身的发掘,来感知到外界。孩子对带有颜色的、有图案的、动态的物体更感兴趣,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儿童读物,大多数以彩色插画为主。
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家长可以先让孩子对阅读感兴趣,让孩子自己去读书,或者让孩子去听故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3岁至4岁的孩子,家长可以锻炼他们写字
孩子3岁至4岁的时候,已经开始上幼儿园了,他们在幼儿园中会学习到许多新的知识,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先教孩子识字,然后再循序渐进的教他们写字。
孩子对音律特别喜爱,家长可以先给孩子听儿歌,或者英语歌,让孩子跟着唱。然后再给孩子选择难度较小的书本进行学习,同时也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不可以撕书、扔书,要保护书籍。
成材|3岁背唐诗,5岁识千字,父母心中的“天才”,却未必能“成材”
文章插图
4岁至5岁的孩子,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讲故事
4/5岁的孩子已经属于学龄前儿童,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模式。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家长可以锻炼孩子自己讲故事,将老师和家长讲过的故事,再转述给其他人。
同时家长也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孩子性格顽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阅读的时候很容易溜号,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3、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成材|3岁背唐诗,5岁识千字,父母心中的“天才”,却未必能“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