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500亿基金经理”俱乐部大扩容( 二 )


尽管张弘弢依然位列C位 , 但管理基金规模缩水了22.33亿元 。 何如和陈正宪则因规模缩水超百亿跌出出道位 , 分别降至第21名和第20名 。
流量背后的思考
为了增加流量 , 基金经理各出奇招 。
有人通过发新基金 , 不断刷新管理规模 。 比如 , 鹏华基金的王宗合 , 年内发行新基金数量多达5只 , 到三季度末 , 合计为其带来505.5亿元的规模增量;南方基金的茅炜 , 年内推出的3只新基金 , 带来了422亿元的流量;嘉实基金的归凯 , 以3只新基金吸金259亿元 。
有人则加大对绩优老基金的持续营销 , 以吸引新流量 。 比如 , 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 , 前三季度规模增长了255.14亿元;同样没有发行新基金的刘彦春 , 靠老基金的持营 , 管理总规模也站上了500亿元 。
当然 , 也有一些基金经理“双管”齐下 , 发产品和做持营两不误 。
可以看到 , 公募行业的趋势就是市场资金往头部优秀的基金经理靠拢 , 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 。 但是 , 这种趋势背后是否会存在一种隐患?即基民日益增长的购买需求 , 与基金经理管理能力上限之间的矛盾 。
有业内人士认为 , 资本市场的广度、宽度、深度已经充分满足大规模基金的出现 , 这两年行情也以大盘股为主 , 所以不需要担心这一点 。
但也有人提出诸多思考 。 资深基金研究专家王群航向《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表示 , 业内需要思考以下问题: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边界在哪里?单只产品的规模过大 , 投资运作趋于指数化 , 未来的收益会让投资者满意吗?基金经理过去业绩好 , 未来一定就好吗?管理规模过大 , 管理多只产品 , 如何做好公平对待所有的产品?
此外 , 爆款基金当前的实际成立情况偏差较大 , 营销的痕迹很重 , 过度营销是否存在?是否合理?爆款基金中 , 有一定的追高嫌疑 , 这种现象是否需要规范?
【基金|“500亿基金经理”俱乐部大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