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今年我不想再做“尾款人”


不想|今年我不想再做“尾款人”
文章插图
文 | 显微故事,作者 | 李不追,编辑 | 元一
双11将在本周如约而至。
“尾款人”,你准备好了吗?
双11早已成为全民的购物狂欢,但近几年的规模越来越大、几大电商平台的优惠规则越来越复杂,许多人在冲动购物后大喊“掉坑”。
今年双11还延长了消费时间,从单日变为长达半个月的优惠期。
这导致许多人在月初就已刷爆信用卡,还出现了“尾款人”的戏谑称呼。
本期显微故事讲述了三位普通消费者的故事,他们当中:
有的人一边精打细算还房贷,却在双11买了“直到绝经”都用不到的卫生巾;
有的人去年欠下4万元信用卡债,在今年公司倒闭还得他被迫信用卡逾期;
也有的人并不在意到底优惠了多少,只是单纯享受购物的快乐。
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或许可以探讨“双11”到底是科技和互联网发展带给我们的福利?还是商家利用技术手段和人性的弱点设下的消费陷阱?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卫生巾“到绝经都用不完”,没有什么东西是双11那天非买不可的

  • 晶晶 女 87年 北京
作为一个女儿已经上小学的已婚妇女,我一直自诩理性消费、善于持家,没想到还是栽进了双11的坑。
我和我先生大学期间恋爱,毕业工作两年后在北京通州买了房。
当时靠家里出首付,但我们还需要还贷,平时就不得不过得精打细算些。
我虽然也会买些衣服包包什么的,但从不贪多,够用就好。
看到单位那些小妹妹们在李佳琪直播间疯狂购买化妆品,我总在心底暗自得意:你们呀,还是太年轻。
以前双11在我眼里是薅羊毛的好机会,降价打折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家里日用的东西乘这时候囤一些,能便宜不少。
但这两年,双11变得越来越复杂,各种跨店满减、满额返现,算得人晕头转向。
我总觉得似乎掉到“坑”里去了——明明是奔着便宜去的,为什么最后却莫名其妙买了一大堆用不上的东西?
去年双11,我的购物车“超载”了,破了我个人的历史购物记录。
购物车里包括好几箱的卫生巾、洗手液、洗发水、漱口水,以及用来提高生活品质的电烤箱、咖啡机、扫地机器人。
除此以外还有代餐粉、给孩子的零食、给老公的洋酒……
这些东西平时舍不得买,但双11的时候,就好像所有东西不要钱似的,买起来一点也不心疼。
再上最近物流的速度越来越快,常常是买完东西的冷静期、后悔期还没过去,东西都到家了。
连冲动消费后的后悔窗口都不给我留一个。
不想|今年我不想再做“尾款人”】今年双11,看到去年囤的日用品大多都落灰后,我才意识到,没有什么东西非要在双11那天买不可:
所谓“提高生活品质”的电器是最没用的——电烤箱我只做过一次面包,做一次费劲不说,做出来的面包全家都吃不完,从此再也没用过。
扫地机器人总是到处乱转,还不如扫帚方便。咖啡机和吐司机干脆至今没开封,在角落里积了一年的灰。
不想|今年我不想再做“尾款人”
文章插图
图 | 我买的咖啡机已经落灰了
代餐粉、零食和漱口水来不及用,全都过期了。
给老公买的洋酒他不爱喝,我开了一瓶当料酒,其他的至今没开封。
洗发水、洗手液我们早就用腻了,目测两三年内还没机会换别的牌子。卫生巾就更别提了,老公甚至吐槽,“那些你用到绝经都用不完”。
我算是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再便宜的东西也是要付钱的。
要用的时候买点儿就够了,为了所谓的优惠囤货,反而会花更多的冤枉钱。
去年欠了4万元花呗,今年疫情后我连分期都还不上
  • 小苏 男 96年 甘肃平凉
去年双11,可能是我这辈子过得最痛苦的一个双11。
北漂的第一年,我所有的钱都花在了穿着打扮上。
我是从兰州来的,到北京不久就进了一家创业公司,月薪6千元。
进入公司后,我发现周围的小哥哥小姐姐都打扮得特别精致时尚,跟兰州当地人完全不一样。
我一个刚毕业的新人,又是从西北来到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心里难免自卑,觉得自己和他们比起来就是个乡下土锤。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潮”,我花了很多时间研究网上的穿搭教学,再根据博主的推荐购买各种各样的时尚单品。
淘宝上的便宜货我不敢买,怕被人笑话穿山寨,所以专门等到双11上品牌官方店买。
马丁靴、牛仔裤、羽绒服、运动鞋、大衣、衬衣、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