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邦凌|布局“抗衰”16年,又一国产巨头崛起,或让人多活20年


提起各领域的"明星"企 , 大部分人都会脱口而出某些企业 , 例如电商领域的阿里、社交领域的腾讯、通讯领域的华为……他们都在各自领域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 不仅在国内名气很大 , 在国际上也享有声誉 。
但在一些特殊领域里 , 它们的企业可能大众就不甚了解 , 甚至从未听说过 。 例如寿命干预领域的基因港 , 它曾连续"烧钱"十余年一度入不敷出 , 却最终强势崛起 , 今年已连续六次登上销冠位置 , 在业内颇具好评 。
朱邦凌|布局“抗衰”16年,又一国产巨头崛起,或让人多活20年
本文插图
一、"象牙塔"酶技术落地 , 已走出国门
据公开资料显示 , 基因港成立于2004年 , 迄今为止在生物酶技术领域深耕已有16年历史 。
什么是生物酶技术?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报告显示:酶是具有加快化学反应能力的蛋白质 , 是一种具有极高专一性的催化剂 。 任何生物的生命过程 , 从小到大 , 生老病死都与酶有关 , 相比较于化学催化 , 酶催化的反应速度要快约几千到上亿倍 。
朱邦凌|布局“抗衰”16年,又一国产巨头崛起,或让人多活20年
本文插图
与如今多数制造商偏爱走多产品路线不同 , 16年来基因港仅以生物酶法为核心技术 。 借助该技术 , 公司陆续在维B3衍生物(辅酶)、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等物质上跨出了量产的关键步骤 , 其中又以维B3衍生物表现最为亮眼 , 已经走向日、美、东南亚等多国市场 。
技术积累上高投入为后期的持续产量奠定了基石 。 2020年8月 , 基因港麾下全资子公司"莱孚斯本"投产当天打破业界记录 , 年产量预估在200吨左右 , 覆盖80万用户 , 而同期类似工厂产量多在5~10吨之间 。 据《华夏时报》采访内容 , 余姚莱孚斯本工厂产量占全球总供给的7成以上 。
朱邦凌|布局“抗衰”16年,又一国产巨头崛起,或让人多活20年
本文插图
科学家出身的王骏有着与传统学者不同的学术理念 , "'象牙塔'里的技术不应该只停留在纸面或者说实验室内 , 应该发扬工匠精神落实到社会层面上" 。 投产仪式上他表示"要将自家生物酶技术商业化、产业化和资本市场化 。 "
不过产业化的具体落实过程并不容易 , 甚至可以说难度很大 。 几番波折下基因港差点"出师未捷身先死" 。
二、惨遭滑铁卢 , 弯道超车仍需稳扎稳打
作家肖恩·拉蒂曾在著作《疯长:脸书如何击败对手》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创业初期的创始人就像"斗牛"一般有着充足的信心 , 然而如果没有打好基础就急于扩张 , 最终会走向绝望和失败的深渊 。 兼具企业家和科学家双重光环的王骏坚持认为 , 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在自研技术上高驻壁垒 , 但这项原本正确的决策却在执行过程中使集团栽了跟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