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潮流|可转债: 公募弄法有何不同?( 三 )


而且 , 从数据上看 , 混合型基金对可转债的爱好越来越大 。
2019年年底 , 混合型基金持仓市值为190.60亿元 , 2020年上半年末已增至282.59亿元 , 增幅达到48.26% 。 在同期公募持仓总市值中 , 混合型基金的占比也从20.35%进步至22.66% 。 从另一个维度看 , 2019年年底 , 在持仓市值超过1亿元的167只基金中 , 含混合型基金35只 , 占比20.96% , 到了2020年上半年末 , 这一比重进步到23.74% 。
在持仓品种方面 , 出于流动性治理等因素考虑 , 公募更青睐规模较大的可转债 。 例如 , 截至上年年末 , 公募持仓市值排在前5位的可转债依次是浦发转债(110059.SH)、光大转债(113011.SH)、苏银转债(110053.SH)、中信转债(113021.SH)及顺丰转债(128080.SZ , 已于8月12日退市);在中证转债的成分债券中 , 这5只债券的权重排名依次是第一、第三、第四、第二和第七位 。
至于近期表现疯狂的可转债 , 例如前面提到的正元转债、通光转债(123034.SZ)、智能转债、蓝盾转债等 , 因其规模有限 , 公募持仓很少 , 甚至没有 。 根据Wind资讯 , 截至上半年末 , 公募未持仓正元转债 , 智能转债、通光转债及蓝盾转债的持仓市值也分别只有2000万元、17.93万元及5.06万元 。
不外 , 尽管公募基金未必是可转债二级市场上最活跃的交易者 , 但通过对存量市场的消耗 , 它有可能为野心勃勃的其他类型投资者或游资提供“炒作”的机会 , 尤其是那些公募持仓占存量比重较高而转股溢价率较低的品种 。
打压仍是庇护?
无论如何 , 近期可转债市场不断上演的“疯狂的奇迹” , 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留意 。
证监会10月23日发布的一份文件指出:“近期泛起的个别可转债被过分炒作、大涨大跌的现象 , 充分暴露出轨制规则与产品属性不匹配的题目 。 ”
针对上述题目 , 证监会发布了《可转换公司债券治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 其内容主要包括总则、发行前提与程序、交易转让、信息表露、转股、赎回与回售、可转债持有人权益保护、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附则等 , 共八章37 条 。
其中 , “针对部门可转债被爆炒的现象 , 本次规章起草对可转债的交易做了以下几方面完善”:其一是要求证券交易场所根据可转债的风险和特点制定交易规则 , 防范和按捺过度投契;其二是要求证券交易场所制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其三是防范强赎风险;其四是加强风险监测 。
不外 , 从10月26日及27日可转债市场的表现来看 , 监管层的上述举措 , 与其说被投资者视为对市场的有意打压 , 还不如说是对市场的庇护与完善 。 数据显示 , 在这两个交易日中 , 中证转债实现了0.57%的涨幅 , 同期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的涨幅分别为-0.72%和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