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潮流|可转债: 公募弄法有何不同?


既没有业绩支撑 , 也没有正股股价的助攻 , 疯狂飙升的可转债最后会如何收场?
本刊采访人员 易强/文
【明星潮流|可转债: 公募弄法有何不同?】A股的烦闷 , 越发反衬可转债市场的活跃甚至疯狂 。
根据Wind资讯 , 过去一周(10月19-26日) , 中证转债(000832.CSI)日均成交量为5459.42万手 , 是10月首个交易日(10月9日 , 1181.95万手)的4.62倍;同期 , 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及科创50则分别只有0.94倍、0.97倍、1.18倍和0.74倍 。
在中证转债297只成分债券中 , 过去一周涨幅超过10%的有42只 , 超过30%的有14只 , 超过50%的有8只 , 占比分别为14.14%、4.76%和2.69% , 其中正元转债(123043.SZ)的涨幅甚至达到181.92% 。
而在A股方面 , 即便以成交最为活跃的创业板指为例 , 在100只成分股中 , 同期涨幅超过10%的仅有3只 , 占比3% , 其中涨幅最高的特锐德也不外12.70% 。
不外 , 因为涨幅可观的可转债大多权重较小 , 例如 , 涨幅达到181.92%的正元转债所占权重仅为0.041%;而权重较大的同类债券表现不佳 , 例如 , 权重高达10.43%的浦发转债(110059.SH)同期涨幅仅为0.07% , 权重排在第二位(占比8.58%)的中信转债甚至下跌了0.84% , 因此 , 中证转债的同期表现与其成交量的活跃程度非常不匹配 , 以至未能远远甩开A股主要股指 。
根据Wind资讯 , 过去一周(10月19-26日) , 中证转债涨幅为-0.349% , 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及科创50分别为-2.55%、-2.52%、-3.92%和-5.73% 。
换句话说 , 作为一个二级市场投资板块 , 可转债未在短期内实现整体上涨 , 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意味着该板块仍有潜力 。
过去三年跑赢上证
若将时间拉长 , 则截至10月26日 , 中证转债2020年以来涨幅仅有4.95% , 同期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及科创50则分别为6.59%、26.46%、45.58%和35.61% 。
而在2019年 , 中证转债全年涨幅为25.14% , 跑赢上证指数 , 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及创业板指全年涨幅分别为22.30%、44.07%和43.79% 。
若论过去三年(截至10月26日)的市场表现 , 则中证转债的涨幅为21.19% , 虽不及创业板指的36.82% , 却强于深证成指的15.34% , 更远甚于上证指数的-4.29% 。
理论上 , 可转债的“转股”特性使其价格主要取决于转股价值 , 而决定转股价值的因素主要在于转股价及正股价 , 其中又以后者为主 。 因此 , 当A股市场走牛(正股价格发生变动) , 可转债市场必然回暖(相关转债的价格亦必然联动) 。
于是 , 投资者可以看到 , 当A股在7月份走出一波行情——上证指数及深证成指分别上涨10.90%和13.72% , 中证转债也实现了7.47%的涨幅 。
在流动性比较充裕 , 同时又存在某种程度“资产荒”——例如A股陷入调整泥潭的背景下 , 可转债市场因“T+0”且不设涨跌幅限制的交易规则 , 更轻易受到热钱的追逐 , 终极使其价格偏离——甚至大幅偏离——正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