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胡侃|为什么普通投资者最佳选择是指数基金, 来看看股神巴菲特的理由( 二 )


那主动投资者群体里莫非就没有跑赢指数的吗?当然有 。
主动投资者群体扣除本钱前 , 群体收益率即是指数收益 , 意味着群体内必然分布着高于指数、即是指数和低于指数的三类情况 。
确实一定会有人跑赢 。
假如主动投资者群体内部 , 三部门人群是均匀分布的 , 即各占1/3 。
这意味着2/3的费前即是指数和低于指数的基金在扣除用度后 , 收益率已经输给了指数 。
然而扣费前超越指数的群体里 , 也有一部分仅超越指数一点点的 , 扣除各项用度后的收益率仍可能低于指数 。
所以假如主动投资者和被动投资者的数目是1:1的话 , 加上只有不到1/3的主动投资者跑赢指数 , 最后的结果是不到1/2*1/3=1/6 , 即不到16.6%的投资者能跑赢指数 。
反过来就是说83.3%以上的群体无法跑赢指数 , 这就是大部分投资者无法战胜指数的根本原因 。
现实中的投资账户统计结果也支持这个数据 。
更可怕的推论来了!
不要说短期战胜指数的基金经理 , 即使是长期战胜指数的基金经理 , 仍有许多因素导致未来的失败 。
大家必需要知道投资领域很难区分命运运限和能力 。
1000名基金经理或1000只猴子来猜测市场 , 都可能产生至少1位连续9年准确的 。
现实中投资者应该不会争着把钱交给连对9年的猴子 , 但会争着交给连对9年的明星基金经理 。
因为基金经理依靠规模收取管理费 , 所以他们必然倾向于接受更多的投资资金 。
这时又泛起一个题目:
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 , 好公司的总市值更是有限的 , 所以无论前期的成功靠的是命运运限仍是能力 , 跟着资金量的增多 , 甚至超过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上限 , 失败也就是早晚发生的 。
实际上 , 即便是类似彼得·林奇这样的传奇基金经理 , 也是早期资金少的时候成绩斐然 , 伴随着资金增加 , 收益也逐渐变得平庸 。
股神的合伙人芒格对此评价说:“成功的基金吸引大量的资金 , 但其日后的表现往往平庸 。 然而 , 它们会一直揄扬自己的年化回报率 , 并会提及自己多年前的成功 。 这种做法很有误导性 。 ”
股神巴菲特自己 , 近年来跟着手头现金的增加 , 也无力再找到合适的投资对象 , 近十年投资收益率跑输标普500指数 。
鉴于此 , 巴菲特在遗嘱里特别强调了一条:
自己资产(不包括伯克希尔)的10%配置短期国债 , 90%配置先锋SP500指数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