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灵魂发问,北京为什么不种果树当景观树?你问环卫工人了吗
立冬一过,天气骤冷。绚丽的彩叶,逐渐变黄变干,趋于凋零。再来几场大风,马路边的炫美秋景,将被干枯树枝取代。
都说“春华秋实”,北京的马路边能看到“春花”,也有“银杏大道”,却很少能看到“秋实”。如今彩叶将尽,为何不能多种些深秋初冬成熟的果树,用“果树大道”的硕果累累延续美景?
连日来,采访人员走街串巷,采访园林专家、果树专家、市民、环卫工人,发现北京马路边的确很少种植果树,即便有部分街道,种植了柿子树、桑葚树,但这些果树并不讨喜,反而给生活平添烦恼……
文章图片
路边种果树,难以绿树成荫
在北京城中,不论是主干路还是胡同,道儿边生长着不少百年以上的高大国槐树,堪称京城一景儿。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丛日晨说,国槐是我国北方较为常见的行道树种,它树型高大、耐干旱、病害少、寿命长,而且槐花还可以做菜,很受市民喜爱。
那路边多种些果树,春天赏花,秋天摘果,彩叶将尽时,还能延续美景,岂不更好?
【北京日报|灵魂发问,北京为什么不种果树当景观树?你问环卫工人了吗】丛日晨摇摇头,“行道树本身必须具备一定功能的,要枝叶浓密的,能够在产生巨大树荫的同时除尘降噪,还需要生长状态稳定,耐污染耐贫瘠,无异味,少虫害……很遗憾,大部分果树在这方面都缺乏优势。”
丛日晨猜测,几百年前,北京人或许也曾在路边尝试栽种果树,但随着城市的发展,苹果、梨、桃等经济性果树渐渐不适宜再作行道树,逐渐被杨树、国槐、白蜡等树种取代。
文章图片
果树的“先天不足”,其实很好理解
不妨打个比方。假如把胡同中的一棵10多米高的国槐变成只有3米多高的桃树,那盛夏时节,很难绿树成荫,坐在树下,乘凉游戏的记忆也会逊色不少。
其次,槐树耐干旱、病害少,果树则“娇气”得多,需要具备一定林果管理经验的人精心养护,若想让它结出好吃的果实,剪枝、疏花、疏果更是一步都不能少,还要定期浇水施肥,一旦病虫害预防不及时,桃树很可能病害缠身,既赏不了花,也摘不了果。
再有,胡同里的一棵老国槐,往往承载着一家几代人的记忆,可桃树等果树的平均寿命只有不到30年,树木死后,挖出树根也是个不小的工程。
文章图片
资料图 国槐 张风 摄
家住大兴区、种了20多年桃树的陈先生表示:“种果树为的是经济效益,马路边的行道树为的是景观,这俩不是一码事。”
- 北京日报|宛若仙境!山东日照现平流雾奇观美景
- 北京日报|新疆这两县也实现脱贫,北京帮扶的73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
- 北京日报|“来逛朕的园子吧”!北京有轨电车西郊线变身“三山五园号”
- 北京日报|快讯!疏附县兰干镇等部分乡镇调整为低风险
- 北京日报|北京启动大运河马拉松挑战赛,108.5公里要这么跑
- 北京日报|71.6亿!北京地区企业战“疫”捐赠金额领先全国
- 北京日报|高价倒卖故宫展览入场票证,拘!
- 北京日报|刚刚,北京五区空气质量已进入轻度污染
- 北京日报|北京今天正式供暖!非紧急情况下不再进行停暖检修
- 北京日报|空气重污染预警0时生效,今天预计中重度污染,下周三恢复一级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