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当孩子犯错,这3件事不要做,这3句话也不要随便说


李铭|当孩子犯错,这3件事不要做,这3句话也不要随便说
文章插图
作者 | 木人
被这一幕暖到了。
视频里,2岁的小女孩,
抱起饭盒,
准备帮妈妈放到袋子里,
一不小心,饭盒落地,
她跑去找妈妈,弱弱道:“不要骂”。
那一刻,妈妈温柔道:
“妈妈不说你,妈妈问你,
你是不是不小心啊。”
妈妈抱着女孩抚慰,
叮嘱女孩以后小心点。
李铭|当孩子犯错,这3件事不要做,这3句话也不要随便说
文章插图
妈妈感慨道:
“回放监控才知道她是想帮我,
幸好没有责怪她······”
面对犯错,
如果父母急于批评,
孩子只会恐惧,
事后发现孩子被冤枉,难免自责。
评论里不约而同都是“反思”之声:
李铭|当孩子犯错,这3件事不要做,这3句话也不要随便说
文章插图
比起道歉,
从未伤害,才更温暖。
当孩子犯错时,
父母一定不要做这些,否则后悔莫及。
李铭|当孩子犯错,这3件事不要做,这3句话也不要随便说
文章插图
李铭|当孩子犯错,这3件事不要做,这3句话也不要随便说
文章插图
这三件事不做
孩子犯错后,父母的做法决定了是错上加错,还是孩子知错就改,理智的父母,一定不做这三件事。
1.打骂孩子
《你好,检察官》中,
李铭起因为在学校欺负同学王朝元被起诉,
父亲带着律师和李铭起登门道歉,
路上,爸爸跟律师交代注意事项,
随后气急败坏:
“一天到晚给我添麻烦,浪费老子时间”。
李铭|当孩子犯错,这3件事不要做,这3句话也不要随便说
文章插图
得知王超元自杀了,
李铭起爸爸拿着文件,胡乱摔向李铭起,
面对律师询问,儿子支支吾吾,
爸爸抬脚就踢,
抓起杯子抬手就要砸。
李铭|当孩子犯错,这3件事不要做,这3句话也不要随便说
文章插图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
“暴力教育,只会让孩子变得顺从,
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
能让他们变得听话,
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
但暴力造成的顺从只是一时,
听话仅仅是表面,
长久的是逆反,沉在心底的是怨恨,
日久发酵成最深的恨,最狠的报复。
面对父亲的怒吼挥拳,
“老子忙前忙后地赚钱,你就知道给老子捅娄子”,
李鸣起说:
“我宁愿待在监狱,也不愿待在家里让你打。”
李铭|当孩子犯错,这3件事不要做,这3句话也不要随便说
文章插图
最后,李铭起主动自首,
承担了应有的责任。
打骂孩子效果似乎很快,
但暴力无法纠正孩子的错误,
只会导致新的犯错行为,
当被施暴者走向极端变成了施暴者,
就会欺凌他人造成更大的错误。
被暴力气氛渲染久了,
容易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
走出家庭,在学校以至社会,
自卑如影随形,而犯错不会消失。
如果亲子关系因此两败俱伤,悔之晚矣。
2.着急批评孩子
很多父母不会打骂孩子,
但是当孩子犯错,
首当其冲的就是着急批评孩子。
豆瓣网友@星辰丽丽讲过自己的故事:
她从超市买了两根甜玉米,
回到家叫女儿和婆婆来吃,
女儿拿了一根玉米,
啃了一口,放回盘子,
接着又拿起另一根,闻了闻,咬了一口。
看到这一幕,她很生气,
训斥孩子不懂事,不懂得分享。
女儿被吓到了,想要解释:
“我,我就是想闻一闻,哪个玉米香……”
她不听女儿解释,指责女儿就是自私,
听到她的训斥,婆婆赶来救场:
“孩子,奶奶吃不动玉米,这些都归你……·”
听了奶奶的话,女儿瞬间哭出声,
边抹眼泪,边说:
“奶奶牙齿不好,我咬一口,看哪根玉米嫩,
闻一闻,也是为了挑最香的给奶奶……”
许多时候,
孩子行为表面似乎是错,
但是拨开表皮,
你会发现内核竟然温暖一片。
很多时候,
如果我们可以稍等片刻,
耐心探寻孩子的本心,
那么他就可以免受伤害,
亲子关系也可以亲密更多。
李铭|当孩子犯错,这3件事不要做,这3句话也不要随便说
文章插图
3 惩罚孩子
有位网友写过一件事。
她6岁时因为吃饭把米粒弄到桌子上,
爸爸暴怒,一把将她拎到堆杂物的地下室里。
她在阴冷潮湿的黑暗中哭泣,求饶认错,
直到睡着,最后,爸妈睡到半夜想起她,
把冻僵的她放出来。
从此,她不敢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