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它不争名不争利,平均1天转化3项技术?( 三 )


1天转化3项技术 , 活力何在?
研发成果市场买单 , 科研团队更有动力 。 激光所一位研发人员告诉采访人员 , 在这里工作 , 不看重论文、年龄、学历 , 也不必花大量时间填表 , 主要看为产业贡献了多少 , 科技成果大头归研发团队 。 江苏省产研院在管理运行机制、资金使用方式、用人激励机制上不断探索 , 让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以前不少政策 , 着力点在提高科技人员的成果转化收益 , 未必把成果的所有权和处置权交给科技人员;一些科技人员投身创业 , 公司通常由原单位或领衔专家控股 。 江苏省产研院把研发团队绝对控股作为构建专业研究所的门槛 , 地方政府出“大钱” , 产研院出“小钱” , 研发团队虽然只出“零钱” , 但技术为王 , 绝对控股 。 三方以现金出资方式设立运营公司 , 团队持股最高可达70% 。 同时 , “合同科研”和孵化企业被当作考核研究所的硬指标 , 不合格就淘汰 。 在这样的指挥棒下 , 从成立至今 , 江苏省产研院已累计衍生孵化800多家科技型企业 , 转化4500多项科技成果 , 服务企业超过15000家 , 平均1天转化3项技术 。 长三角企业循着创新的气味纷纷找来 , 组建混合团队 , 开展灵活合作 。 比如 , 江苏省产研院联合徐工集团、沙钢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 , 共建了道路工程技术与装备研究所、先进冶金技术研究所;还比如 , 江苏省产研院与民营企业江苏隆达合作 , 帮助企业解决大规格细晶棒材原料生产工艺的关键技术难题 。 类似做法能有效解决国有企业“留人难”、民营企业“引人难”问题 。 同时 , 江苏省产研院搭建起国内企业与国际人才和资源的桥梁 。 比如在环保领域 , 产研院对接伯明翰大学 , 与南京科润合作 , 为企业提供石墨烯纳米颗粒润滑添加剂和熔炼假电极自动焊接设备的技术方案 。 除了共建研究所之外 , 江苏省产研院于2018年推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 , 由行业龙头企业提出技术需求 , 产研院培育组建研发团队 , 与大全、鱼跃、法尔胜等企业成立联合创新中心 。 目前 , 产研院与江苏省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共建了90余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 。
上观新闻|它不争名不争利,平均1天转化3项技术?
本文插图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服务企业累计超过10000家 。 海沙尔摄
【上观新闻|它不争名不争利,平均1天转化3项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路怎么走?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 在江苏省产研院 , 专家很少被称为“专家” , 而是被叫作“项目经理” 。 目前产研院累计已聘请产业领军人才担任项目经理142人 , 引进研究员131位 , 集聚近1000名高层次人才 。 2016年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先进制造所原常务副所长骆敏舟离开体制 , 加入江苏省产研院的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 , 担任项目经理 , 聚焦虚拟工厂的设计、高端装备的研制与可制造执行系统的开发 。 成立至今 , 研究所与多家长三角企业签订了30多项横向研发合同 , 比如与杭州余杭友联矿山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的“多功能液压碎石机械手”项目、与上海西邦电气有限公司合作的“激光清障云台”项目 。 目前已开发出1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 , 开发了10多个新技术和新产品 , 包括协作机器人、穿刺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四足机器人、低速无人清扫车、智能化护理床等 。 今年上半年 , 该研究所中标上海“基于北斗高精度的绿色出行服务应用系统建设及产业化”项目 。 人才始终是创新的第一要素 。 今年8月 , 在长三角高校先进材料创新发展大会上 , 江苏省产研院与河海大学、同济大学等6所高校集中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 至此 , 江苏省产研院已与全国近50家知名高校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 随着江苏省产研院大学的谋划筹建 , 产研院还将持续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发力 。 有专家建议 , 未来江苏省产研院大学的人才培养可以通过与高校院所联合培养等模式 , 尤其应关注为硕士生和博士生提供在实用研究领域中进修的可能性 , 进一步增强院校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融合度 。 邱洪波认为 , 产研院可以发挥“抽水机”的功能 , 快速地将产业的需求和产业的动态整合分析、提取输送 , 带给长三角各地的科研院所 , 或许能推动区域内科创资源的“精准滴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