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它不争名不争利,平均1天转化3项技术?( 二 )


上观新闻|它不争名不争利,平均1天转化3项技术?
本文插图
全光纤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 。 海沙尔摄
2015年 , 激光所成为首批8家加盟江苏省产研院的专业研究所之一 。 这些年 , 类似的专业研究所越来越多 。 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9月 , 江苏省产研院已在先进材料、能源环保、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五大领域布局建设了55家专业研究所 。 激光所有了名气 , 工程师们就经常接到“科研订单” , 他们不做基础研究 , 也不做大规模生产 , 只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 提供研发服务 。 企业愿意“买单” , 科创需求才是真需求 。
聚焦“合同科研”有什么优势?
产研院成立6年多来 , 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 , 逐渐探索出了一套“研发作为产业、技术作为商品”的新模式 。 在业内 , 这种以市场化机制运作 , 从事企业研发服务外包的模式被称为“合同科研” 。 即由企业等技术需求方来出题 , 科研机构提供技术和解决方案 , 以商定合同的模式进行双方的合作协同 , 最终双方共享研发成果 。 在某种程度上 , 合同科研有点类似于兴盛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星期日工程师”的工作机制 , 它曾为那个年代长三角地区的科技资源要素流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 不过 , 相比之下 , 合同科研不仅确立了技术供需双方在交易中的对等关系 , 方案也更加灵活 , 可以约定科研成果归属 , 以及失败风险和减损方案——国外比较成熟的案例是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 , 该协会每年为3000多企业客户完成约1万项科研开发项目 , 年经费逾21亿欧元 , 大部分科研任务都采取合同科研模式完成 。 客户享有弗劳恩霍夫协会各研究所的研发科技积累和高水平的科研队伍的服务 , 通过研究所的多学科合作 , 可直接、迅速地得到为其“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和成果 。 反过来 , 企业又为协会的科研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 相互促进 , 良性循环 。
上观新闻|它不争名不争利,平均1天转化3项技术?
本文插图
江苏产业创新发展馆内展出多家知名企业及科研院所研究成果 , 内容涵盖了信息技术、能源材料、工业制造、航空航天等多个产业领域 。 海沙尔摄
合同科研在国内的发展时间并不久 。 邱洪波在浙江创办了一家民营应用技术研究院 , 专注产学研领域研究多年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江苏省产研院最大的贡献 , 可能就是对合同科研模式的本土化和推广做了先导性的探索 。 “纵观全国 , 江苏省产研院可能是目前唯一将各种专业的经营性的科研院所整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运营的 , 强大的科研实力是推广合同科研的基础条件 。 ”邱洪波说 。
过去 , 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对于外包合同研发并不了解 , 一般只会选择在已有的技术研发上耗时耗力 , 不慎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 而在合同科研模式的加持下 , 中小企业享受更完善的科技服务 , 不仅是信息对接 , 更能参与科研 , 发现并解决问题 。 更关键的是 , 科研服务的形式更加灵活 , 价格也相对合理 。 以往企业出钱请专家 , 若研发失败则“不退不赔” , 现在则可以将项目分解 , 不仅做研究预判 , 还可以“分期付款” , 降低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