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杂志|“市场设计派”的创新与传承——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侧评( 七 )


顺便提一下 , 米尔格罗姆、威尔逊和罗斯 , 都是美国科学促进会颁发的“金鹅奖”获得者 , 而“金鹅奖”的宗旨 , 就是取“不要杀掉那只下蛋的金鹅”之义 , 专门表彰那些在一开始的时候看不到任何应用前景 , 甚至被嘲笑为浪费资源 , 最终却取得了巨大的影响和社会效益的研究 。 这算不算对经济思想的借用和数理化发展的一个“非意图后果”呢?
谁更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从近几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成果来看 , 诺贝尔奖委员会似乎越来越注意经济学理论的“实践价值”——它表彰了一些能够为当今全球经济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提供某种解决方法或思路的成果 。
2017年 , 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获奖 , 是因为他在行为经济学上的贡献 , 揭示了非理性的金融行为的原因 , 有助于解释金融危机 。 2018年 , 保罗·罗默(Paul Romer)和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获奖 , 理由分别是对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教育和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性)的深刻洞见和对环境经济学(特别是气候经济学)的重大贡献 。 2019年 , 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Banerjee)、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和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的理由是 , 他们为缓解全球贫困做出了突出贡献 。 今年的两位获奖者 , 更是通过他们发明的新拍卖形式 , 帮助世界各国政府多“赚”了数千亿美元 。
但这可能只是一种巧合 。 放在更长的尺度上看 , 诺贝尔经济学奖总体上还是更加注重理论和技术(包括计量) 。 事实上 , 对谁能获奖有更多决定作用的 , 也许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奖机制 。
诺贝尔奖委员会每年都会邀请1500位经济学家推荐当年的候选人 , 而有资格成为推荐人的 , 正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国际上经济学各领域的领军学者 。 只有在连续几轮中都能得到较多票数的五个人才能最终入围 , 然后再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定夺(获奖者最多不超过三人) 。 因此 , 最有可能获奖的 , 很大程度上就是有最多人推荐的那些人 。
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年 , 又看到威尔逊门下弟子或故旧获得诺贝尔奖 , 我们不必觉得太惊讶 , 因为他们“人多势众” 。 这种现象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出现过 , 只不过当时是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不断获奖 。
不过 , 具体谁获奖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 关键是要明白 , 为什么在某个时期 , 某个“门派”能够吸引最优秀的年轻人不断投入麾下 。
(作者为均衡研究所学术顾问、浙江大学跨学科中心特约研究员 , 编辑:臧博)
本文为***作者原创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