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财经|深度起底第一场股灾“8·10”事件 还原深圳证券市场如何起死回生( 二 )


“8·10”事件导致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 , 深圳证券市场与上海证券市场的差距越拉越大 , 当时已经不是“沪强深弱”的问题 , 因为国务院已经开始清理各地的交易中心 , 低迷的深圳证券市场几乎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
【全景财经|深度起底第一场股灾“8·10”事件 还原深圳证券市场如何起死回生】1994年12月 , 李子彬根据自己到深圳任职后50天密集调研中了解到的情况和问题 , 提出了今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五条重点工作思路中 , 包括“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启深圳证券市场 , 搞活深圳金融业” 。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大量资金 , 科技创新型企业在成长初期没有多少销售收入和利润 , 也没有建立起足够的信用 , 而且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成长风险较大 , 所以 , 银行不可能给这一类企业提供贷款 。 换言之 , 科技创新型企业在成长初期 , 只能从风险投资或者类似纳斯达克股票市场获得股权投资 。 只有搞活证券市场 , 打通融通资金的重要渠道 , 发挥资本市场的强力支撑作用 , 深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才具备相应的金融市场环境 。 自然而然 , 被套牢的广大股民也可以因此“解套”而获得解脱 。
1995年5月 , 深圳市政府换届 , 李子彬当选深圳市市长 。 重启深圳证券市场被列为新一届市政府的重要工作 , 李子彬同时兼任深圳证券委主任 。 7月 , 分管金融的副市长武捷思到岗后 , 重启深圳证券市场的准备工作拉开序幕 。 李子彬是总负责人 , 武捷思带领陈应春、刘新华等同志组成了强有力的工作班子 。 1995年10月 , 庄心一同志被派到深交所任总经理 , 工作班子中又增加了一员“大将” 。
一场历时近一个月的证券市场大调研随即展开 。 这次调研针对深圳证券市场运作体制的形成和运作现状 , 重点查找现行运作体制和交易清算制度的不足和缺陷 。 市政府经过调研分析后发现 , 随着市场的发展 , 深圳股市原有运作体制和交易清算制度的矛盾不断显现 , 制约着市场的运行 。 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现行登记体系与投资者、券商和上市公司的要求不同步;二是环节不断增加 , 给上市公司、券商、股民带来诸多不便;三是登记、清算费用偏高 , 深圳登记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企业 , 其收费在范围和数额方面高于上海 , 这增加了投资者的成本;四是深沪两地的综合竞争力相比较 , “深市”明显弱于“沪市” , 吸引力日趋丧失 。 这些问题由点到面 , 日积月累 , 形成了恶性循环 , 以至于深交所难以吸引上市公司和投资者 , 深圳市场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
经过调研 , 市政府确定了重启深圳证券市场的主攻方向——改革市场管理体制 , 重建交易清算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