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我认为很多动漫都是无病呻吟( 四 )


以前在画面艺术中,总是过分重视“言之有物”,而过分忽略画面构成。没有“内容”而去讲究“美感”,是“堕落”的。这其中的“鄙视链”,是不是很熟悉。原文比我简化这个详尽的多,有兴趣请查询原文。
单纯的画面就可以传递情绪,情绪的输出可以使有共同感受的人感到被理解,被理解可以舒缓人的精神压力、从而对生活有些新的感触和启发——这是很正常的过程。作品给予的这种“被理解”,对有些人来说堪比交到朋友——“友谊”和“理解”对人的成长的重要不用我再说吧——甚至可能会正因为是“虚空交流”,反而让人感到无言的、更可贵的默契,当然,事实上是仅限于当前作品表现的这一块,但是有时读者忍不住地会把作品和作者挂钩。这也是为什么一般青少年更容易树立“偶像”,当“偶像”崩塌时又更容易受伤。
人的情绪很奇妙,有时会莫名地压力发作,有时又通过一个很微小的契机振作起来,适宜的温度、喜欢的天气、勾起思乡之情的环境,都可能让我“生活还是挺美的,再加把劲”,漫画能给到这种触动,对我来说就很满意了。
我喜欢canzhong的画风、氛围,我的生活虽然不是canzhong给出的那样残酷、超现实的场景,但是canzhong中的人物也并非“真实的战士”,反而更像忧郁的现代人,我在其中看的是“孤独”、“欺凌”、“压力”、“休息”。你对其要求“geming”、“renmin”、“真理”、“世界”的话(以上几点为“真正有思想性”作品的常见立意),我看不出任何一点作者想把重点放在这些方面的意图……不过,这些东西它里面也倒不是没有,第一部结尾那个【写遗书,从稀里糊涂到“我不想死!”】的分镜,我就很喜欢,并留下“是有代表性的镜头”的印象。
而关于你朋友给你安利、狂吹,个人根据经验,想法是这样的:你朋友可能存在夸张的表演,希望能吸引到你入坑;这个漫画对ta的影响,事实上可能并不如表现出来的那样强;ta把“感受”和“理念”搞混了,反正给读者的都是“感动”。

动漫迷中常有一种现象,就是长远的激情并不如安利时表现出的那样狂热,正如写文章动情时常有“陷进情绪”,无需过分担忧。

与精英们的想象不同,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并不“高”。有些低俗趣味、有些阴暗想法、有些压抑情绪……才是常态。
你提这个问题,其实很常见,我个人在青少年时期也经常diss一些动漫,嫌它们“没深度”哈哈。但同时,这个问题也确实很幼稚,想来都是“幸好我那个时候不爱说话,没把这些想法到处说”。
正如你不可能要求所有科学家都是爱因斯坦,同样,也不可能要求所有文艺工作者都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读者也并非“各司其职”——要“高雅”就永远高雅,若“低俗”的就别追求任何向思想性靠拢的东西。不一定非得“严肃深刻”才能感动人,也一定非得“钻进去了”才能被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