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个怎么样的城市( 九 )


一如好的医院好的大学本部集中于鼓楼区一个区,好的高中初中小学也基本上集中在这个区,琅琊路小学、拉萨路小学、芳草园小学、力学小学等都是老牌名校,汇文小学也承载了一定的教育力量的转移。近些年,建邺区在培育新城小学与新城中学,而实际上也只能算二线学区。倒是溧水中学等在师资比较弱的情况下,表现的还算可圈可点。
在教育方面,和上海张江集团的办学类似,除了房地产伴随的学区房以及分校概念,南京教育私立化、民办化也在加速推进。犹记得《成都小区里的阶级斗争》一文讲到的,实质上是依旧属于物竞天择的范畴,河西南的南外分校也只是建邺区内部统筹的教育师资,和南外总部也没有太强的教师流动关系。从另一方面讲,在这个国家,为人民服务性价比极高可能牺牲本人的教师、较为便宜方便的书本音像教育资料以及父母的言传身教足以胜过5万一平的伪学区房。
初中时代,已经试点小班化教学了,后面是书柜。班里的人是很少的,相比于看到的落后地方一个班60甚至更多的教学人数,算得上非常的幸运。而高中时一个班级很默契的是一直偷偷地吹着空调,总喜欢拿着个保温杯去开水房打热水,虽是小白也有爱慕的人呐,而我也总偷换概念。每年12月13日的时候防空警报声准时地环绕在这座城市的上空,还有汽车鸣笛的回应。人生很长的一段时间住在江东门附近,一直都是如此,所以这种感觉更加的有印痕。在中学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起立默哀,更多的时候可能是从众心理,然而经历的久了总会有说不出来的莫名的哀伤。也许,正像清明时节这座城市总会下雨一样,忧郁本身就是其很重要的基调。
好几年很长时间躲被窝里听成杰思等人主持的男生宿舍,算得上到点即听的精神食粮。这座城市的电台文化一直经久不衰,纵然电台村到现在拖拉很多年也没有拆完全。这个地块也有着民国电台的原始影子,这本身就是让人嗨皮的传承。当初,本人对孟非印象最好最深的不是非诚勿扰,不是歪嘴,而是其主持南京零距离时所表现出的犀利,还有那节目后家电到某小区某家庭敲门的神秘感。
“表示门卫叔叔食堂阿姨 很有夫妻脸 各种季风洋流都搞不懂 还有新视野 各种曾经狂热的海报照片 卖几块几毛钱 我们穿上西装假装成长 胶片挥霍习惯的笑脸”一曲南外的《北京东路的日子》里述说的我想不仅仅是一校,每个人也都是爱着每个人的方丈、乌龟大师、凡哥、顾萍。正如“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也是会传染的。玩cosplay和手办的姑娘小伙也不是少数,爱看动漫的一些奇葩日语说的很不一般,而深究哲学伦理的这一群人总让人认为少年老成。但是光鲜的背后,是和其他大城市一样残酷的升学率,五五开的结果,中考会有一半人不能去普通高中,而考大学又是五五开。所以当初家长质疑愤慨大学录取时支援中西部也就不足为奇,究其根本,都是草根,南京人是,中西部那些人也是,都是可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