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启蒙人类未来的花园,幼儿园( 五 )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 1912-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分两次发布了新学制规程及补充 , 这两年分别是壬子年和癸丑年 , 新学制就被称作“壬子癸丑学制” 。 “壬子癸丑学制”参照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学制 , 6岁入学 , 全部教育年限18年 , 其中“蒙养院”更名为“蒙养园” , 设置上也从育婴堂改为在小学阶段 , 纳入为小学的学前教育体系 。 也是从“壬子癸丑学制”起 , 我国首次以法律文本的形式 , 要求幼儿教育师资必须具备国民学校正规教员资格 。
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将“蒙养园”更名为“幼稚园” 。 “幼稚”描绘了幼儿的成长阶段 , 相比“蒙养”一词更能体现幼儿立场 。 “幼稚园”的办学理念也从学习日本转为学习欧美教学 , 在借鉴西方学前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洋为中用” , 制定了《幼稚园课程标准》 。 同时也有国内教育家积极进行本土化教育探索 , 大力呼吁兴办幼稚园和幼稚师范学校 , 陈鹤琴即是其中一位 。
陈鹤琴191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 , 师从杜威、克伯屈、孟禄等教育家 。 学成归国以后 , 他在南京创办了鼓楼幼稚园 , 还以自己长子为研究对象 , 出生起连续观察808天 , 从丰富的第一手资料里总结出了关于幼儿发展的规律 。 陈鹤琴指出 , “儿童不是小大人” , 幼儿教育应当从幼儿好动、好模仿、喜爱游戏、喜欢被赞许的天性出发 , 向动的方向发展 , 活泼健康才是幼儿教育应有的目标 。
新中国成立以后 , 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把“幼稚园”更名为“幼儿园” 。 幼儿园由国家和集体承办 , 减免学费 , 招收3岁至7岁的幼儿 , 托儿教育、幼儿教育相衔接的学前教育体系逐步建立:1979年 , 我国建立了学前教育管理机构 , 多种渠道的办园方式朝着体制化的方向发展;1986年 , 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更名为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1988年 , 中国成为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的正式会员国 。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