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淘特「务农」,叫板PDD( 二 )


如果淘特要做农产品,触及最广泛的人群,用户势必要与拼多多形成重叠。可以佐证的数据是,QuestMobile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淘特用户中78%与拼多多相重合。
毕竟下沉市场野蛮,消费者也熟悉红包、补贴等玩法,常用的营销方式也快走到尽头,光靠低价没法保持领先优势。如果后来者用「低价+服务」一起出招,还是能撕开一道口子的。
在这个点上,汪海的看法是,「先发优势不是竞争壁垒,规模也不是壁垒,消费者的体验才是壁垒。这是我们未来要重点投入的,会有很多新动作。我们要保证特价版上的消费者一年至少买过一次农产品,并且有好的消费体验。」
这套服务和体验,就是阿里已经搭建好的电商基础设施,包括物流、支付、供应链反应速度的全面构建,这是淘特的核心优势,也让其具备了后发先至的趋势。
汪海|淘特「务农」,叫板PDD】而从最近互联互通的趋势来看,发展迅猛的淘特可能会是最大的利好方之一。最近,淘特已经宣布上线微信扫码付的消息。虽然目前淘特并非和微信支付直连,而是通过和微信有合作关系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实现与微信的互联互通。但未来随着阿里和腾讯之间壁垒的打破,淘特能够在微信体系里的作为就更多。汪海说,「平台间如果能够互联互通,肯定会带来新的改革红利。我们相信互联互通背景下淘特直连微信支付也不会太远。」
如果淘特小程序成功上线,势必与这些电商平台尤其是拼多多,在微信生态内产生直接竞争,这也意味着淘特不到两年直追拼多多的进程会进一步加速。
03 为什么要做产地直供?那么农民的实际痛点在哪里?我们从供应链上游一一拆解。
举个例子,用户在镜头里看到一个即将成熟的芒果时,你可能不知道它还要经历采摘、清洗、分拣、入仓、包装的过程,这些是需要在原产地附近完成的「最先一公里」的问题。等分装完成后开始进入大众认知意义上的流通环节,包括运输、装卸、搬运、储存和加工配送等,后面才解决的是流通成本的问题。
淘特的做法是,依托阿里巴巴供应链体系的5大产地仓和遍布全国各城市的销地仓,以及天猫、淘宝、淘特、盒马等线上线下零售渠道,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数字化仓配矩阵和分销网络。
从「最先一公里的出村」来看,品控分拣如果让依靠纯人力要累死的,数字化的介入就很必要。以广西和云南两仓来举例,产地仓的数字化中控室内,室内光电分选机能够检测每颗水果的酸甜度、果面光洁度,是否有霉斑、划痕等,也能精确计算果径到毫米,重量精确到0.5克。这直接提升了农产品在收货时的加工分级水平,在源头上实现了食材甄选和数字化品控质量,也能提高分销效率,降低损耗和成本。
从「最后的产品进城」来看,流通成本这个老大难问题也能被化解。农业部的报告数据称,我国农产品流通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40%左右,其中鲜活产品及果蔬产品要占60%以上,而国外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经过层层流转和多个节点加价率高,每一个环节因为劳动、投入、损耗等要加价30%到50%左右。
而阿里供应链体系下,覆盖全国28省份900多个县域物流共配中心与遍布全国各城市的销地仓,能够保证来自全国8000多个乡镇的原产地农产品被「送出去」。这条“产-供-运-销”的数字化链路,可以降低6%-9%的流通损耗,不仅让前端果农定产保收入,提升供给竞争力,还能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原产地平价好食材。
总结来看,这套产地直供模式的优势有三:直接向农户,砍掉部分总销、分销,避免加价,二是源头品控提升产品品质,三是加速流通率,减少库存缩短流通周期。这就是前面提到的打下「极致性价比」的基础。
该模式还有一个隐藏的优越性,就是互联网公司基于大数据能够发挥的预判和前瞻性。C2M的柔性供应链原理就在于此。产地直供直连消费者和上游生产者后,供需两端实现了高效匹配,以销定产成为可能。淘特可以基于数据规模化地锁定用户需求,反向引导不同产地的农民生产,这既解决了农民库存问题,也能让「溢价收购」成为常态。
农民此前的痛点也在这里,由于当前缺乏全国性农产品统计平台和菜市场实时价格,绝大多数分散的农户对下游市场的动态变化是未知的,而产地直供解决了一个最朴素的问题,农民终于知道种什么能赚钱了。
04 当年轻人开始回乡务农一个可预判的趋势是,当农产品源头达成了标准化、智能化,品质稳定趋于常态化,流通环节大规模简化后,农产品的品牌化就有了一定的可实现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