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我会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二级问题进行渗透度分析,给出四象限图(X=反馈量,Y=影响规模),对进入一二三象限的问题进行重点讨论(PS. 值得一提的是,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出现过象限I问题)。
4. 需求分析通过上述工作,我们已经可以得到来自当月用户反馈的用户痛点问题清单,但这些问题并不是需要全部、立刻拿小鞭子抽着产品经理去讨说法的,在此之前,我会先进行一轮需求分析:
- 这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会对哪些用户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
- 这个问题是短期还是中长期问题?
- 是否有较为明确的优化方向
- 根据重要和紧急程度,依次找对应的业务负责人沟通问题现状,讨论解决方案
- 获得结论,包括是否处理、处理方案、优先级、排期等。
如果业务侧认为你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也许还能诞生出一个更具有针对性的专项研究,一举多得。
四、小结与思考1. 各职能线精益协作对用户反馈分析的促进作用完成用户反馈分析工作的过程当中,用研会持续与客服、产品、运营,交互乃至研发等不同岗位的小伙伴进行沟通。客服要对数量庞大且内容各异的用户反馈信息进行第一手处理,很多BUG类问题在分析之初先找客服聊一轮,往往就能够了解到问题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案/结果、业务对接人是谁等等。
而业务侧也会帮助用研深入了解业务现状,分析相关数据,积极讨论体验点是否转化为需求,以及跟进需求最终落地。
可以说,用研能够借助用户反馈来挖掘用户需求,实现优化用户体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各职能线之间的精益协作。
2. 负反馈的局限性一直以来,我们围绕用户提出的负反馈进行纵向深入的监测和分析工作,为最大化降低用户的负面体验付出了许多努力,也收获了很多关于体验提升的策略落地成果。尽管用户反馈的价值已被论证,但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到,如果只分析来自客户端内客服系统的负反馈,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 被动:我们在评估时只能被动接收有反馈意愿的用户提出的问题,也很难有机会后续沟通联系,往往无法明确问题细节。
- 滞后:由于采用月度评估,相对与客服系统的即时性,用研对反馈问题做出反应的时间较为滞后。
- 幸存者偏差:正常使用产品的用户不会提负反馈,负反馈用户对产品甚至品牌存在负面偏见,对产品更加“挑剔”,无法代表全部用户的想法。
- 维度单一:只分析负反馈,不关注正反馈。
在用户研究的层面上,我们认为可以从一个更为积极的角度出发,探索用户对新浪新闻更为立体的体验评价,形成一套可量化、可持续,且(和负反馈分析方法相较)更为立体和主动的用户体验度量衡——这将是我们后续工作的目标。
本文由 @新浪MDC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新浪新闻|用户反馈分析实例:新浪新闻客户端】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新浪科技|蜂花、拉夏贝尔学会了「鸿星尔克式营销」,但结局却完全不同
- 中国产经新闻|大小融通服务企业数字化 京东企业业务多维度助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跃迁
- 新浪网|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易生支付重磅推出国际邮轮收单一体化解决方案
- 中国航空新闻网 |普惠为可持续航空提供动力:更智能、更清洁、更绿色
- 联想|联想5年前旧闻变新闻,公众苦网络平台“标题党”久矣
- 中国新闻网|中信环境技术赋能传统产业释放发展新动能
- 联想|联想删除捐赠美军电脑新闻:这是哪门子黑科技?
- 每日经济新闻|互联网诊疗监管日益严格 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如何破局?
- 天眼新闻|贵州珍酒牵手博鳌金融峰会 构建“绿色”产业朋友圈
- 新浪|首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数字认证以密码为基赋能数字政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