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做动画真的赚钱吗

我上次去日本谈合作,去的一家公司,他们上一部作品是一个12集的西尾维新原作的 OVA,名字就不说了,经常看动画的应该能猜到。总投资在3亿到4亿日元之间,对比制作质量这个投资其实相当低,但是碟片销售只有几千盘,他们公司的制片很不好意思说,实际到消费者手上的可能只有1000多盘。
日本现在的制作委员会制度决定了,一部动画赚大钱可能不容易,尤其是动画的制作公司,但你要说赔钱也挺难的,每家公司撒芝麻一样的投钱动画里,拿到一些权益,怎么卖一卖总归是可以回本的。哪怕真的亏了,一个项目每家公司的出资也就几千万日元,都是可以接受的。
我当时开玩笑的说,那你们赔的好惨,他反而愣了,说他们没赔,只是丢人而已。
所以日本的制作委员会就是把明显的双刃剑,因为有他的存在会让一个动画项目的利益关系异常复杂,中间环节消耗了大量的成本,底层员工待遇相当差。但是也是因为有制作委员会,才让日本动画公司可以安安稳稳的做动画,不用担心被一部动画拖垮。
■零

题主对日本那边的动画了解得不够深入,这是初了解壁吧(或者说BD销量)很常见会遇到的毛病。
2.BD价格及利润并不低。过万日元的BD,还有一些box,都是动画的获益手段。
1.日本动画现在主流基本都是采用的制作委员会方式。这是一种通过多公司出资去承担资本风险的方式。动画的制作费用是根据其品质而上升的,一些质量并不怎么好的动画,成本并不高。
3.有很多动画并不是靠卖碟片赚钱的。举个例子,曾经的15年B霸《干物妹小埋》,碟片销量是惨不忍睹的。但是周边卖得好,硬是将《小埋R》都弄出来了。还有一些轻改,漫改,手游改的动画,本质就不是来卖番的,而是来打广告的。新番动画是二次元圈子里传播信息最优秀的途径之一,新番效应下带动的原作销量暴涨的例子,比比皆是。
5.碟片销量只能代表的是日本本土市场的即时反映,充其量可以作为一些爱好者们的谈资。它既不能反映作品的质量,亦不能反映作品的收益,甚至不能反映国外动画爱好者的喜好。如果现在还是十年前,二十年前,那碟片销量还是很有说服力的。放到现在,碟片销量完全已经是辅助参考了。
4.版权时代来临后,很多动画买版权就回本了。BD纯粹是日本国内割韭菜,割多少赚多少。现在的动画BD已经不是主要变现来源了。海外版权现在有大头的趋势。还有一些“大佬级”的金主认领。比如今年年初最受注目的《紫罗兰永恒花园》,后面的金主就是大名鼎鼎的Netflix。Netflix砸了足够的钱让京紫无忧制作,然后Netflix拿到的是京紫的全球播放版权。就这里,京紫已经是稳不亏的。后续的B站独播权,还有几千份BD,基本是利润,进了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