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局|此人的建议可扭转战局,刘备将无葬身之地,却被弃之不用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发生在益州争夺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刘备、诸葛亮、刘璋和郑度。原文如下:
战局|此人的建议可扭转战局,刘备将无葬身之地,却被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孔明曰:“雒城已破,成都只在目前;惟恐外州郡不宁,可令张翼、吴懿引赵云抚外水江阳、犍为等处所属州郡,令严颜、卓膺引张飞抚巴西德阳所属州郡,就委官按治平靖,即勒兵回成都取齐。”张飞、赵云领命,各自引兵去了。孔明问:“前去有何处关隘?”蜀中降将曰:“止绵竹有重兵守御;若得绵竹,成都唾手可得。”孔明便商议进兵。法正曰:“雒城既破,蜀中危矣。主公欲以仁义服众,且勿进兵。某作一书上刘璋,陈说利害,璋自然降矣。”孔明曰:“孝直之言最善。”便令写书遣人径往成都。
战局|此人的建议可扭转战局,刘备将无葬身之地,却被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却说刘循逃回见父,说雒城已陷,刘璋慌聚众官商议。从事郑度献策曰:“今刘备虽攻城夺地,然兵不甚多,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不如尽驱巴西梓潼民,过涪水以西。其仓鹰野谷,尽皆烧除,深沟高垒,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彼兵自走。我乘虚击之,备可擒也。”刘璋曰:“不然。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备敌也。此言非保全之计。”正议间,人报法正有书至,刘璋唤入。
战局|此人的建议可扭转战局,刘备将无葬身之地,却被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刘备大军占领雒城后,诸葛亮又派张飞、赵云等人分别向江阳、犍为、巴西等地挺进。法正这提出自己修书一封给刘璋,可使刘璋不战而降。不过,法正的愿望并没有变成现实。刘璋收到法正的信后,大怒,更加坚定了抵御刘备的决心。同时,刘璋手下的从事郑度向刘璋建议,采用坚壁清野的方式对抗刘备。郑度认为,只要刘璋采用这种方法,不出百日,刘备将无法坚持。到时候刘璋再发动攻击,将大获全胜。不过,刘璋并没有采纳郑度的建议。
战局|此人的建议可扭转战局,刘备将无葬身之地,却被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郑度口中的“深沟高垒”, 意为深挖壕沟,高筑壁垒,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韩非子·说林下》中的“将军怒,将深沟高垒;将军不怒,将懈怠。”
战局|此人的建议可扭转战局,刘备将无葬身之地,却被弃之不用
文章插图
小说中描述的这一故事情节,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郑度劝说刘璋一事,在历史上的确出现过。据《三国志·法正传》载,郑度曾经建议刘璋说:“左将军县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