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项羽死后,肢解他的五个人下场如何其中一个人的后代竟当了皇帝( 二 )


项羽|项羽死后,肢解他的五个人下场如何其中一个人的后代竟当了皇帝
文章插图
由此,垓下之战正式拉开了帷幕。不过,关于两军这次对战的具体地点,史学界中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高祖本纪》、《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黥布列传》和《彭越列传》都说:刘邦是在垓下召集大军攻打项羽。可是,《靳歙列传》上的记载却是在陈下,也就是陈县的城墙外。但是,按常理来说,应该是陈县东边才对,因为,鸿沟位于陈县东侧,而项羽是顺着鸿沟南下的。此外,《樊哙列传》中说:“沛公是在陈县围困项羽,并大败项羽,而后屠胡陵城。”《滕公列传》这样记载:“刘邦一路尾随项羽,当刘邦追到陈县的时候,他就把项羽给斩杀了。”《灌婴列传》中也这样写:“项羽在陈县大败于刘邦。”更有甚者,在一些将领的传记中,根本没有提到过垓下这个地方。如果,按传统观念来看,垓下位于安徽省的灵璧县里,那以上说法就与垓下之战的名字相矛盾。于是,就有人提出了另一种说法:刘邦当年和项羽打了两场战争决胜负,一次在陈下,另一次在垓下。从表面上看,这种说法合情合理,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就可以发现,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跟,处处都是破绽。
项羽|项羽死后,肢解他的五个人下场如何其中一个人的后代竟当了皇帝
文章插图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二:一是、像刘邦和项羽这样统帅级的人物,怎么可能和一线将领分别打了两次仗呢?如果,真的打了两次仗,那么,为什么刘邦、韩信等人的书信中,没有提及“陈下”呢?难道只有樊哙、靳歙和夏侯婴等一线将领在陈下与项羽对战,刘邦、韩信等统帅没有这样的决胜战?很显然,这一点完全说不过去。二是、在当时的情形下,项羽已经被汉军围困在陈县附近,且难以突破包围圈,更别说逃到垓下了。起初,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后来,英布背叛了项羽,投靠到刘邦的阵营里。汉四年七月,英布被刘邦封为淮南王。之后,英布开始暗中调动自己在九江国的旧势力,企图挑起楚军内讧和瓦解楚军的力量。汉六年十一月,刘贾北渡淮河,率军包围寿春,并设法收服了镇守寿春的楚国大司马周殷。同时,英布也来了这里。于是,英布、周殷和刘贾一起向北出发围困项羽。在途中,他们三人还顺手灭了城父。如果,项羽结束陈下之战后逃到了垓下,那么,他势必要经过城父这个地方。但是,这里已经被英布等人占据了,属于汉军的地盘。项羽想经过这里,就会受到汉军的攻击,但是,史书里并没有楚汉对战的记载。所以,项羽几乎不可能从陈下逃出来的。如果,项羽带着一小支队伍突围,那他很有可能逃脱。因为,人数比较少,汉军很难找到他们的行踪。但是,如果带着十万军队南下,两军之间极有可能发生战争。所以,我们认为,史书中所说的陈下之战可能就是垓下之战,或者说垓下是陈县某个不知名的小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