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情怀虽浓,奈何情节松散人物失焦
作者: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龚金平
在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选择了一次意义重大的战役,又在这次战役中关注一支支援部队的行军路线,再在行军路线中聚焦于“如何过江”这个核心冲突。影片《金刚川》这种编剧思路、拍摄方式,相当于从一棵树上,挑了比较粗壮的枝条,又在这根枝条上,本着方便的原则,选了最靠近眼前的一片叶子大力渲染。创作者可能知道,视野收缩会导致情节容量撑不起两个小时的篇幅,于是将一个事件分为三个视角讲了三遍,成功地撑满了时间格。
文章插图
前作中,《敦刻尔克》也采用了多视角的叙述方式。影片关注大撤退中法国普通士兵、美国飞行员、英国民众等三个群体,交织成了三条情节线索。这三条线索,注目于不同群体的命运,内容上没有叠加和重复,而是尽量促进观众对于这场撤退的多维度了解。但是,即便《敦刻尔克》试图通过精心的剪辑,将三条线索形成交织、并行、对话的关系,并用音乐/音效来营造一种惊心动魄的情绪氛围,观众的评价也并不高。这是因为,影片的人物刻画流于表面,情节看似平实冷峻,实则苍白寡淡。这说明,多视角的叙述方式有其内在的艺术限制,各个视角内部的独立自足、视角之间的对话关系是基本前提。
在《金刚川》中,同一时空里的战斗用三个视角拍摄了三次,并没有真正为观众提供新的内容,甚至有大量镜头在三个段落里重复出现。这说明,影片选择这种叙述方式更多地是为了取巧,并非真的出于艺术探索或者内容拓展的需要。在三个主段落中,只有“高炮班”是真正在刻画人物、展开情节,并勾勒人物的弧光。前面两个段落的内容,都相对贫乏,人物很难立得住,也鲜有感人的细节。我们承认影片的诚意和立意方向,但这不能抵偿它在艺术上的平庸与薄弱。
在一部塑造群像人物的影片中,对焦点人物的刻画仍然非常重要。核心情节即使再琐细,必要的起承转合依然必不可少。遗憾的是,《金刚川》对这两点的处理显得潦草和敷衍。
例如“士兵”这个段落,情节设置、人物刻画几乎全面失焦。创作者并未真正挖掘出人物身上的魅力与特点。高连长这个核心人物,在情节发展中没能发挥关键作用,并很快就在轰炸中牺牲。令人困惑的是,这个段落中有一个叙述视点,来自战士小胡。观众默认影片会展现小胡在战斗中的经历和成长,或者通过他的眼睛更加深入地观察、理解高连长。然而,小胡除了有几句旁白,在这个段落中的存在感极弱,并未凝聚起情节,也未能与其他人物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甚至,这个段落严格来说没有像样的情节冲突。这些士兵是配合工兵连的部队,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树林中等待与警戒,观众无法对他们的命运产生揪心的牵挂。
- 李自成|小人物改变历史:一个小兵偶然一个动作,打死一位开国皇帝
- 别再一味的相信电视剧了,这4个常见的影视人物,历史中并不存在
- 时候|三国勇救曹操的七个人物, 四位成为一流名将, 还有一个鲜为人知
- 隋炀帝|历史人物萧皇后,60岁迷倒48岁的李世民,曾经被六位皇帝娶为皇后
- 三国人物众多,但只有他们是和刘备、曹操、孙权都见过面的人!
- 哪位三国人物的死亡最让你叹息?他若不死,汉室必然统一!
- 夏侯|三国机密:张飞是曹操的亲戚,难怪张飞儿子会成为投降代表人物
- 诸葛亮|三国历史上的人物,发生在他们身上那些不为人知的一面
- 包拯的智囊公孙策的原型是一个悲剧人物?
- 还吹牛逼说自己是三国迷,3条线索猜人物,10道题你能对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