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亡之际|明末存亡之际,崇祯提议捐饷,士大夫阶层为何还在哭穷?

公元1627年,明熹宗不慎落水而身染重疾,不久又因误食错药而驾崩。信王朱由检因此而继位,即明思宗,定年号为崇祯。崇祯皇帝即位之处,陕西澄城饥民暴动,掀起了明末民变的序幕,并因此引发一系列农民起义。
存亡之际|明末存亡之际,崇祯提议捐饷,士大夫阶层为何还在哭穷?
文章插图
就在明朝内部民变四起之时,关外的后金政权在皇太极的统领下先是直抵北京广渠门下,后又彻底击败蒙古林丹汗,并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皇太极对大明的威胁、甘陕农民暴动促使明朝府库入不敷出。为了应付局势,崇祯皇帝要求士大夫阶层捐饷,以解决朝廷财政困难的窘境,来挽救大明王朝的命运。只是危急存亡之际,满朝文武却应着寥寥,纵然有人响应捐饷,却也数额稀少,犹如杯水车薪。后来大顺农民军攻入北京之后为追赃以资军饷,竟然从朝臣官僚的家中拷掠出数量惊人的财富。原来当初纷纷哭穷的士大夫们惊人个个都是富可敌国之徒,却在明朝危急存亡的时刻,不愿捐献财产帮助崇祯皇帝挽救国家危亡,这是为何呢?※ 晚明朝堂名利之风盛行?※明朝中期,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从美洲流入,人口暴涨,社会生活和民间餐饮有所丰富。随着当时中原局势的长期稳定,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到了嘉靖皇帝时商品经济迎来快速发展时期。社会模式的变化冲击了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促使他们由明初注重气节、不屑依仗官位去发财的名节高士逐渐演变为贪图享受、以权谋私的官商群体,不再崇尚清廉了。
存亡之际|明末存亡之际,崇祯提议捐饷,士大夫阶层为何还在哭穷?
文章插图
后来张居正主政改革,迎来了“隆万中兴”,大明官场风气有所好转。只是张居正去世之后,追逐名利、发家致富的风气再度袭来。在一定程度上,晚明的国库空虚正是被这些朝臣消耗殆尽的。对钱财的迷恋取代了尽忠职守的传统儒家信条,士大夫们遭遇的事务但凡能牵扯到国事的,均会以此向朝廷报销。如此以来,当崇祯要求朝臣捐饷时,又怎么可能如愿以偿呢。※ 朝臣未曾料到大明骤然灭亡?※虽然即位之初就遭遇了内忧外患,然而崇祯皇帝所接手的大明局面其实并不算十分差劲。松锦之战虽然明军损失惨重,然而依旧还有关宁军坐镇边关,河北、山东等地官兵也数次抵御了“清兵入塞”,清军一时半会儿还无法彻底摧毁明军防线。另一方面在1640年之前,李自成的农民军已经遭到了数次败仗,朝廷当时已经将主力转而围剿张献忠的部队了。
存亡之际|明末存亡之际,崇祯提议捐饷,士大夫阶层为何还在哭穷?
文章插图
甚至即便是到了1644年初,李自成已经在西安称帝的时候,朝中显贵们依旧未曾预料到大明行将就木,距离毁灭不远。因而对于本就追逐名利的晚明朝臣们来说,捐饷的事务拖一拖也是无妨。※ 藩王宗室耗费巨大?※明代诸藩不同于汉晋唐宋,虽分封而不裂土,虽有封爵之名却无临民之实,宗亲藩王可以食禄而不治事。甚至为了防止藩王掣肘朝廷,明代的宗室政策规定藩王不得参与士农工商之业,形同被高高供奉的挂件。如此以来,虽世袭罔替却无事可做的历代藩王们,大肆投入了传宗接代的事业中去了。到了明朝灭亡之时,朱元璋的子嗣后裔竟然在短短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人口超过了十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