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专访:西乡隆盛至今仍然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访日本鹿儿岛经济大腕、Zann Corporation会长中村龙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总编辑 蒋丰
枫叶尚未红透的深秋,我已经顾不上新冠肺炎疫情的束缚,从东京羽田机场乘坐飞机,前往日本南端的鹿儿岛县采访。记得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采访田中角荣政权的内阁官房长官二阶堂进的时候,他就告诉我:“你有机会应该到我的家乡去,多了解一下西乡隆盛。他对日本和中国的近代化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从那以后,我阅读过不少有关明治维新“三杰”之一西乡隆盛的书籍,每次经过东京上野公园的时候,也都会去看看西乡隆盛的巨大雕像,也曾去鹿儿岛市西乡隆盛出生的加冶町去拍摄过纪录片,但却从来没有听鹿儿岛人细细谈论过西乡隆盛。此次,我决定不放过这个机会。
日本鹿儿岛的经济大腕、长年从事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Zann Corporation会长中村龙道满足了我这个愿望。他不仅亲自为我们作向导,带我们看了西乡隆盛的公园、墓地、神社、剖腹自杀之地以及几座雕像,还接受了我的采访,让我第一次倾听到带着“乡音”和“乡情”的鹿儿岛人对西乡隆盛的评说。下面,是这次访谈的摘要。

至今|专访:西乡隆盛至今仍然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文章插图
蒋丰: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17岁离开家乡的时候,改写了西乡隆盛著名诗句“少年立志出乡关”。您作为西乡隆盛的“乡亲”是怎样看待当年西乡隆盛满怀壮志走向京都、江户的呢?
中村龙道:我也听说过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年轻时改写着西乡隆盛的诗句离开家乡的故事。当然,也有人说,那并不是西乡隆盛本人的诗句,而是西乡隆盛非常喜欢的一首诗。但我觉得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西乡隆盛的诗与毛泽东的诗的第一句话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少年立志出乡关”。这说明革命家都是志向远大、视野开阔,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
鹿儿岛位居日本的南端,在许多人印象中是一个比较偏僻、封闭的地方。事实上,鹿儿岛从来就是一个对外开放、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地方。中国唐朝著名僧人鉴真当年不惧挫折六次东渡日本,最后就是在鹿儿岛登陆的。日本战国时期来自西方的新式武器——“铁炮”,也是从鹿儿岛出现的。日本江户时代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鹿儿岛却敢从事走私贸易,推动地方发展。德川幕府末期,外国列强逼迫着日本开国,只有鹿儿岛(当时叫“萨摩藩”)和山口(当时叫“长州藩”)与他们进行过军事较量。在这样“开放”风土下成长起来的西乡隆盛,以“开放”的胸襟走出鹿儿岛,引领日本的明治维新,改变日本的历史进程,让我们这些后辈乡亲无比敬佩,一直当作榜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