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光知道科举很重要,但你知道有多重要吗甚至关乎王朝的生死( 三 )



九品中正|光知道科举很重要,但你知道有多重要吗甚至关乎王朝的生死
文章插图
其次,科甲出身的官员在考核、选拔时也占优势。比如,清朝官员考绩有四方面内容,其中一项“才”(能力),科甲出身的官员几乎全部通过,其他出身官员就会遇到各种问题。同样的作风,在不同出身的官员身上,会有不同的评价。比如同样是生活散漫,上司评价科甲官员就会说这个人是“为政宽松”,而杂途官员则是“荒废政事”。这就导致很多杂途出身的官员,也“回炉”参加科举考试。晚清思想家严复,已经是天津船政学堂的总教习了,每逢科举考试还要跑回福州老家应试。只因他是杂途出身,虽然有留学英国的文凭,但远不如科举功名重要。科举与中国的社会关联之深,历朝历代都视为国之根本。只要开科取士,就容易获取支持力量,得到社会的认可。所以,新的封建王朝一建立,第一件事情就是开科取士。当然,在科举的千年历史中,批评声也此起彼伏。毕竟任何一项制度的执行都是不可能绝对公平公正,不可能让各方都满意。无论按照什么标准选拔官员,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考察制度不能达到十全十美,任何制度都是有瑕疵的。后人对科举的猛烈抨击源于明代开始执行八股取士。八股取士钳制思想,科举制度日趋僵化,束缚了真正人才脱颖而出。任何考试都必须有统一标准,八股文是明代统一的考试标准,是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一个调节。它在束缚了一部分人才的同时,也选拔出了贤能大才。八股取士并没有破坏科举制度的精髓,也没有掩盖科举制度的优点。对科举制最大的挑战其实是来自西方制度。近代以后,科举制度逐渐没落,最终被时代所抛弃。从隋朝大业元年进士科的创设,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科举制在中国整整存在了一千三百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