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金刚川幕后英雄,时隔60年回韩国出生地:少小离家,今已上将


韩国|金刚川幕后英雄,时隔60年回韩国出生地:少小离家,今已上将
文章插图
浴血三八线163:抗美援朝70年70人之赵南起作者:相忘于江湖
抗美援朝最后一战,电影《金刚川》体现的是一座血肉之“桥”。
与三年前相比,志愿军后勤运转高效,武器弹药、粮食、架桥器材保障已没那么被动。
1953年7月21日,谈判双方终于就停战达成一致。可是在一片狼藉的板门店,到哪里去找一个容纳几百人的建筑举行签字仪式?建一座500平米木板房,美方要3个月,中方7天就够了。
7月26日最后一次谈判结束,施工现场还是人声鼎沸,美方代表和一些采访人员摇头离开了。
一、签约大厅一夜拔地而起
战后的半岛满目疮痍,不要说找一块木板,就是在山上找几棵大树都很困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自称建造效率世界第一的美方完成一座500平方的木板房,也要3个月。
1953年7月27日,谈判各方代表、200多位采访人员、保障和警卫人员,再次回到谈判现场,眼前已经矗立起一座当民风格的木板建筑,大厅就有1000多平米。
美方代表一脸诧异,200多名采访人员啧啧称奇,他们哪里知道,建造木板房只有一天一夜,可是木料从我国东北用汽车接力,运到板门店花了志愿军6天时间,幕后英雄叫赵南起。

韩国|金刚川幕后英雄,时隔60年回韩国出生地:少小离家,今已上将
文章插图
板门店
二、祖父一句话和父亲的选择
赵南起,1927年出生于半岛的忠清北道(今属韩国)清源郡。
祖父赵东植,是1919年“三一运动”组织者之一,长期被日本人关押。父亲赵龙九是一个普通农民,读过一些书。赵南起少年就表现出对日本侵略者的叛逆,在学校不唱日本国歌。
1939年冬,12岁的赵南起随全家四处流浪。1940年春,在吉林永吉岔路河落佛堂村定居下来。不到半年,年过七旬的祖父赵东植想家,父亲让赵南起和弟弟赵南元护送祖父回去,赵东植说:“赵南起大了,还是留下和全家在一起吧。”岔路河有不少半逃难的朝族人,赵南起一家很快融入了当地。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许多流浪的人纷纷回国,但是赵龙九留了下来。
祖父一句话和父亲的选择,彻底改变了赵南起的人生。

韩国|金刚川幕后英雄,时隔60年回韩国出生地:少小离家,今已上将
文章插图
被捕的进步群众
三、人生引路人周保中
1945年9月,赵南起步行100多里山路到永吉县,强烈要求加入解放同盟。返回岔路河后,很快拉起一支八九十人的自卫队。11月,在蒋军大举进攻下,东北民主联军撤出长春到了岔路河地区,由于人生地不熟,部队吃饭都成问题。负责筹粮的区长高山四处张罗,但收效甚微。
18岁的赵南起主动找到高山,要求带自卫队,动员岔路河聚居的200多户群众捐粮,每家1000斤就能筹集20万斤大米。高山半信半疑,但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让他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