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光知道科举很重要,但你知道有多重要吗甚至关乎王朝的生死

唐朝后期的一个春日,江西钟陵的一个将军带着一家人参加官府的犒军庆典。将军有一个出嫁了的女儿,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也过来看戏。旁人都对她指指点点,有人说她嫁了个穷酸书生,还有人说她丈夫一年多前离家去长安城考试不知生死。总之,就连将军也嫌弃自己女儿丢脸,用布帘子把她隔在大棚的角落里,不让她和亲人一起看戏。就在节目渐趋高潮时,当地观察使忽然派人传呼将军。将军惊恐之余,不敢怠慢,赶紧骑马赶去。刚到厅堂,观察使早已等候在大厅,一见将军来到,扬着手中书信,问:“赵琮是你的女婿?”赵琮正是那个寒酸女儿的夫婿,将军不知这个女婿犯了什么事,只好担惊受怕地应承说是。观察使说:“本官刚接到邸报,他高中进士了!”说着就把书信交给将军看。将军一看,拽紧榜文扭头便跑回看戏棚子后,高喊:“赵琮中进士了!”全家人错愕了一刻,赶紧把布帘子撤掉,跟赵琮的夫人同席,换华服、赠金银,演罢全家人还喜气洋洋地把她送回家去。赵琮的故事可以说是十分生动体现了科举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唐代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昨日尚且是无人过问的穷酸书生,今日就成为长安城王公贵戚争相拉拢的女婿人选。可以说,科举高中是读书人的梦想,是古人生命历程的大事,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制度。【 九品中正|光知道科举很重要,但你知道有多重要吗甚至关乎王朝的生死】

九品中正|光知道科举很重要,但你知道有多重要吗甚至关乎王朝的生死
文章插图
科举制度的创建,隋文帝杨坚功不可没。之前的九品中正制,僵化顽固,缺乏变通,导致中下层有才之人难以入仕、官员队伍素质低下。隋文帝杨坚面临如此的人事困境,就想要改变。杨坚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经过南北朝的混战和统一,士族门阀尤其是南方的大家族受到了相当大的削弱。支持九品中正的门阀力量没有过去那般强大。而且,杨坚本人与那些依靠门阀大族支持上台的帝王不同,他的支持力量是关陇的军事集团。他不是门阀的代表,自然无须维护门阀利益和九品中正制度,而是寻找合适的替换制度。开皇初期,杨坚下诏各地举贤良。他对聚拢来的人选进行德、才两方面的考核,量才录用。在这里,杨坚回归到了两汉时期征辟和察举的传统,汲取了两者自由推荐和考核任用的精华,同时强化了其中考试的形式。考试很快超过了推荐的分量,成为对人选评定的主要方式。考试是科举最鲜明的特征。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正式设置不同科目,对各地推荐人选统一考试,根据成绩高低任用官员,科举制度正式形成。此制分科举士,所以得名科举。遗憾的是,隋朝存在的时间很短,而且战乱也导致隋代科举考试的详细内容无从考证。不过,多位历史名臣的传记中都有曾中隋朝进士的记录。比如,名相房玄龄,名臣孙伏伽等人。后人能够确定的是,隋朝发明了科举,唐朝将科举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