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武则天发明了一种用人制度,千年后的世界都在用,并不是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政权的政治制度,都可以分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历史的三大主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人才选拔不断公正规范化。
武则天|武则天发明了一种用人制度,千年后的世界都在用,并不是科举制度
文章插图
但是,在我国古代王朝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中,不论多英明神武的皇帝,终究是肉体凡胎,没有无限的精力。所以,皇帝必须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官僚制度,以获得政治场上的助力。想要选拔人才,关键就在于知人善用。不过,“知人善用”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但是,从“知人”到“善用”之间的跨度太大,没有几个皇帝能做到一步到位,在人才的选拔过程中不出任何纰漏的可能性极低。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困扰男性皇帝许久的官员任用问题,竟被皇帝队伍中的唯一的一个女皇帝给解决了。
武则天|武则天发明了一种用人制度,千年后的世界都在用,并不是科举制度
文章插图
武则天上位后,开始实行“试官制”。试官制顾名思义,就是先让官员在岗位上“实习”,在实际工作中考验他们的能力。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政策,使统治者有效地迈过了由“知人”到“善用”的门槛。当时的老百姓,若想跻身仕途,可以通过“自荐”和“推荐”的方式入朝为官。所谓“自荐”就是自行去朝廷报道,由朝廷统一进行面试;“推荐”则是由大臣或地方乡绅举荐有能力的人才。不过,通过这两种方式选拔出的人才,水平很难得到保证,所以,武则天的“试官制”便派上了用场。
武则天|武则天发明了一种用人制度,千年后的世界都在用,并不是科举制度
文章插图
长寿元年,武则天召见了一大批通过“自荐”和“推荐”两种方式脱颖而出的候选官员,将他们安排在相应的岗位上进行试用。根据这些候选官员的面试结果初步制定试用的岗位,能力高的候选官员在凤阁舍人、给事中的岗位上实习,能力稍差者则在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的岗位上实习。其实,“试官制”只是武则天人才选拔政策的一部分。武则天在上位之后,推行了《姓氏录》,贯彻“各以品位为等第”的原则比《氏族志》更加彻底,所收的姓和家亦大为减少,已将当朝无官职的旧士族全部排除在外,说明它对旧族的贬抑超过了《氏族志》。它打破了门阀世俗,让活在底层的寒门学子、有识之士有了步入仕途的机会。同时,这种方式亦为武则天提供了许多底子干净的人才。
武则天|武则天发明了一种用人制度,千年后的世界都在用,并不是科举制度
文章插图
武则天实行的另一种人才选拔政策,就是荫福千百年的科举制。其实,武则天并不是科举制的创始人,但是,她却将科举制发扬光大。唐太宗时期,每年朝廷录用的进士仅有十几名。武则天上台后,不但丰富了科举的考试内容,还推出了武举制度,让民间的习武之人有了入仕的机会。从录用人数来看,武则天当政时期总共有一千多名寒门学子通过科举这种方式跻身仕途,平均每年取进士的人数比唐太宗时期多了一倍。公元690年,武则天坐在大殿上,亲自参与了科举的选拔工作。在此期间,许多贡生被武则天钦点为进士,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材。由于武则天打破了旧制,所以,当时许多观念守旧的文人非常不理解武则天制定的官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