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帘听政|如果托孤重臣肃顺不死,慈禧太后还会垂帘听政吗?

1861年8月27日,咸丰皇帝过劳死,临死前立六岁的儿子载淳为皇太子,遗诏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共同辅佐幼帝。
11月8日,就在咸丰皇帝尸骨未寒之际,慈禧太后联手恭亲王奕訢,以幼帝载淳名义下诏,诛杀肃顺,赐死载垣、端华,流放其他大臣,一举掌控了朝政。
11月11日,载淳登基,废除了八大臣所拟年号“祺祥”,改明年为“同治元年”。因为这一年是农历辛酉年,所以这一历史事件也称为“辛酉事变”。
“辛酉事变”不但是慈禧奠定其政治地位的开端,也是晚清政府内部权力再分配的一次血腥博弈。
为咸丰寄予厚望的肃顺,却最终以谋逆之罪被斩于菜市口,成了慈禧太后上位的垫脚石。
都说是慈禧杀了肃顺,其实肃顺的死,也有自身的原因,一句话,慈禧杀他是有道理的。

垂帘听政|如果托孤重臣肃顺不死,慈禧太后还会垂帘听政吗?
文章插图
肃顺(1816~1861),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字雨亭,又字豫亭,裕亭。清太祖努尔哈赤侄儿济尔哈朗七世孙。父亲和硕郑亲王乌尔恭额是济尔哈朗的第十二代王爵继承人。乌尔恭额有正妻(嫡福晋)一人,侧福晋两人,侧侧福晋五人。
肃顺是侧侧福晋所生,排行老六,无权继承父亲爵位,每年领着俸银260两,禄米260斛勉强度日。如果生在太平岁月,肃顺的一生大概只能是做个闲散宗室,浑浑噩噩混吃等死了。然而,他所处的清季却不允许他永远沉沦下层。
机会出现在咸丰皇帝即位后,咸丰即位之初,颇有些新开茅厕三天香的意思。可惜先是有失心疯的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造反,不久船坚炮利的英法联军又打上门来,内忧外患令咸丰皇帝焦头烂额疲于应付,不管不顾不行,打又不是对手。后来,索性做了缩头乌龟,将朝政托付于两位宗室重臣,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自己花天酒地去也。
怡亲王载垣是康熙十三子允祥的五世孙;郑亲王端华则是肃顺的三哥,虽然是同一个爹,但由于端华是侧福晋所生(嫡福晋不育),意外成了岁俸银一万两的世袭罔替的亲王。两个铁帽子王爷虽然名片上一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头衔够唬人,却都是天字号的草包。好在二人有自知之明,“苦于汉文不甚通达,且自觉才短,对于咸丰帝的意见,多不能发展,知肃顺习汉文,又多知风俗利病,遂合荐其才可大用。”(《清史野闻》)。
咸丰召来肃顺一试之下,果断委以重任。很快,肃顺成了咸丰最信任的臣下,端华、载垣两位重臣则以肃顺马首是瞻。
肃顺久处下层,熟知“风俗利弊”,知道满人暮气沉沉,根本当不得大用,因此向咸丰皇帝建议重用汉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