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帘听政|如果托孤重臣肃顺不死,慈禧太后还会垂帘听政吗?( 三 )


肃顺整饬吏治铁腕反腐,引来朝堂侧目;触动普通旗人利益,更是成了旗人的全民公敌。
然而,肃顺的死并非专横跋扈、目空一切,而是犯了大忌。咸丰临终遗命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赞襄一切政务,同时规定:八大臣草拟的诏书,必须在首尾处有“御赏”和“同道堂”的印,否则视为无效。“御赏”印由东太后慈安保存,“同道堂”名义上是为载淳保存,实则由西太后慈禧掌管。
咸丰这样安排,是为防止肃顺等人坐大的未雨绸缪之举,也是有意制造矛盾。
政治,本身就是一种平衡术,任何试图打破平衡的尝试都是冒险。
倘若是慈安,或许会沉默,而慈禧却是个不甘寂寞、任人摆布的寡妇。
咸丰死的当天,慈禧本来可以母以子贵,顺理成章的成为太后,可是肃顺等人有意压制她,直到第二天才尊其为太后,虽然两宫并尊,但慈禧比慈安晚了一天。
慈禧尝试着分一杯羹,当她问起顾命大臣黜陟刑赏如何处置时,肃顺当场顶撞道:“谕旨由大臣拟定,太后但钤印,弗得改易,章疏不呈内览。”

垂帘听政|如果托孤重臣肃顺不死,慈禧太后还会垂帘听政吗?
文章插图
虽然最后迫不得已同意了将章疏送交两宫太后内览,但慈禧这种权力欲极强的女人岂会甘心只是做圈阅的表面文章?
慈禧与肃顺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最初,当咸丰带领后妃近臣一行逃往承德避乱时,仅有的一辆宫车自然是属于皇帝御用。其余上至皇后下至嫔妃宫女无不是乘坐从民间征调的车马。在行到山路崎岖时,那些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皇宫佳丽难以忍受车辆的颠簸,慈禧(时为懿贵妃)低眉顺目请肃顺给她换辆车。
本来追随主子逃难就令肃顺心烦意乱,这时见她不知天高地厚,于是不顾身份疾言厉色地顶撞道:“尔何人?乃思驾中宫(指皇后慈安)上焉!”
【 垂帘听政|如果托孤重臣肃顺不死,慈禧太后还会垂帘听政吗?】当众被肃顺抢白揶揄,慈禧表面默然,心底却对肃顺恨之入骨。
咸丰病重的时候,肃顺担心“主少母壮”,奏请幽禁慈禧,或者如汉武赐死钩弋夫人故事,干脆直接赐死慈禧。优柔寡断的咸丰听了不置可否,却在一次酒醉后却说突噜了嘴,将事情讲了出去。史称“西后闻之,衔肃刻骨。”(另有一说,行“钩弋故事”为咸丰主动提出,肃顺当时听了“不敢置一词”)。
慈禧眼见染指最高权力无望,只得转而向小叔子恭亲王奕訢暗送秋天的菠菜。
奕訢是道光第六子,曾经是皇位有力的冲击者,因此始终受到咸丰的猜忌、打压。咸丰死前宁愿选择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也要将这个弟弟排斥在外。
咸丰逃到热河躲避英法联军,留下奕訢在北京与洋人展开外交斡旋,多少有借刀杀人的嫌疑。弄巧成拙的是,奕訢不但顺利完成了战败善后问题,甚至在与洋人折冲樽俎的同时结下了私谊。事实再次证明了明枪易躲、家贼难防的俗语,奕訢置之死地而后生,申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负责办理外交事务。事实上,奕訢在京城中培植了属于自己的政治小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