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日|谈谈历朝历代的“国庆日”是怎样一番场景( 二 )



国庆日|谈谈历朝历代的“国庆日”是怎样一番场景
文章插图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小雅·甫天》记载:“以我齐名,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
这一段文字描述了为庆祝五谷丰登,国家在盛大的祭祀仪式中献祭羔羊,琴瑟和鸣,农夫欢庆的盛大场景。
西周时期禁止民众饮酒作乐,老百姓只有在特定的庆典中才有此纵情狂欢的机会,从意义、氛围、性质上来说与后世千秋节、万寿节民众聚集、鼓乐齐鸣的全国性欢庆活动颇有共通之处,似可视为我国国庆庆典之滥觞。
“国庆”这一词语在西晋时期始见诸文献,当时的著名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中写到:“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共害。”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臣在国庆的时候独占利益而不能与君、与民同乐,那么在君主遇到危机时也不会与其共同应对。
在此,“国庆”一词带有举国欢庆、与民同乐的意涵,但还没有具体为一个固定的全国庆典日。那么,作为非岁时节日的国庆日什么时候才正式出现呢?
我国历史上最早具有国庆性质的节日出现在唐朝,名为“千秋节”,史籍载:
“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等上表请以是日为千秋节,著之甲令,布于天下,咸令休假。”(《唐会要》卷二十九)

国庆日|谈谈历朝历代的“国庆日”是怎样一番场景
文章插图
开元十七年,唐玄宗李隆基以其诞辰八月初五日为“千秋节”,并赐假三日。
节日当天,大臣要进献万寿酒,王公外戚需进献金镜绶带,而普通百姓则佩戴丝制的承露囊,相互问候赠礼。正如王安石《拒霜花》所述:“开元天子千秋节,戚里人家承露囊。”
此外,这一天在长安城还有盛大的演出。据《新唐书》所载,每年的千秋节,唐明皇李隆基都会在花萼相辉楼摆下盛大的宴会。
由诸国使节奉上祝福与礼品,皇帝也会回赐“千秋镜”等物品,君臣外宾饮酒共庆。掌管宗庙礼仪的太常卿列队于楼下,乐队既奏雅乐,亦弹胡曲。

国庆日|谈谈历朝历代的“国庆日”是怎样一番场景
文章插图
五坊使引良马、大象、犀牛入场为戏,数百衣着华丽的宫女击打雷鼓,奏《小破阵曲》,金吾卫士则身执甲杖肃然立于两侧,京城的群众也纷纷走出家门观看这一盛景,一时间摩肩接踵、万人空巷,可谓一派太平盛世景象!
后世的唐朝皇帝仿照玄宗将自己的诞辰定为举国欢庆之日,“千秋节”先后更名为“天长节”、“地平节”、“庆成节”、“庆阳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