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让志愿军吃尽苦头的“磁性战术”,与肩挂手雷的美军司令李奇微( 四 )


其实,磁性战术还有一个原则,但这个原则中隐藏着其自身弱点,也正是因为这个弱点,让李奇微难以取得全胜:因为志愿军善于穿插渗透,于是美军反击时应该力求各部队同步推进,不在阵地上留下空隙,让志愿军难以实施穿插。
当志愿军追击“联合国军”至37线时,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变得更为脆弱,而发动了连续攻击的志愿军已经达到极限必须停下来休整,而李奇微的反击正是在志愿军休整时到来。
1月25日,李奇微集中16个师,3个旅共计23万军队向志愿军发起了反击。
面对来势汹汹的美军,后勤补给严重受限的志愿军决定采用“西顶东撤”的战略保证志愿军有序后撤,西线上志愿军第38、第 50军在汉江以北抗击美军进攻,此战美军调集大量飞机、坦克、火炮向志愿军阵地猛烈攻击,志愿军凭借事先建立起的防御工事顽强抵抗,最终以巨大牺牲为代价在汉江以北抗击美韩联军20余天。
东部志愿军则采取主动后撤,诱敌深入,伺机围歼的战略,让美军在原州、武陵一代一开始进展顺利。
此番进攻,为了防止志愿军穿插渗透,美军采用的是稳扎稳打的战略,各部队齐头并进,尽量不留空隙,但是由于志愿军诱敌战术的成功,美韩军还是留下了两个突出点,一个是横城,一个砥平里。
志愿军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立刻对这两个点的美韩军发起反击,横城一战打得十分成功,歼灭韩军近一个师;但是砥平里一战,美军依托坦克、重炮顽强抵抗,志愿军发动多次进攻都未能拿下砥平里,不仅仅是拿不下,是连一点拿下的希望都看不到,所以战至15日,志愿军主动放弃进攻砥平里。
经过东西两线的坚守,为后方的志愿军赢得了时间,构建了3道防线,志愿军在这道防线上层层退守,层层抗击,让美韩军不得不在38线附近停止进攻。
第3次战役期间,志愿军用7天将美军从38线打到37线,而第四次战役,美军从37线回到38线用了整整87天。
第四次战役中,李奇微的磁性战术发挥其威力了吗?只能说发挥了一点点吧,美军确实是选择在志愿军后勤补给出现问题的时候发起的反击,但是这时候的志愿军已经有所准备,并且主动后撤,当然,最重要的是,志愿军的撤退是有序的。
还记得文章开头提到的李奇微的座右铭吗?
“一个司令官唯一不可饶恕的错误,是被对手打个措手不及”
是的,对于彭老总和李奇微这样的名将来说,当双方摆开阵势对决的时候,往往是谁都难以占到太大便宜。那种一边倒的战斗,只有在一方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而磁性战术的核心就是运动反击,最佳反击时机是志愿军攻势的末期,趁着志愿军人困马乏、补给不足的时候一举打志愿军个措手不及,显然第四次战役,美军的攻击不够突然,没有达到打志愿军个措手不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