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让志愿军吃尽苦头的“磁性战术”,与肩挂手雷的美军司令李奇微( 三 )


志愿军的夜袭让美军十分崩溃,这是因为志愿军的组织方式十分特别,而这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在夜间更能发挥出其威力。
在解放战争时期,林总发明了后来在朝鲜战场上让美军头痛不已的战斗组织形式:三三制战术组。
志愿军发起攻击时并不一拥而上,而是以3个人为一个战术小组,交替掩护进攻,这样做的好处其一是人员组织更加灵活,只要有三个人就能组成一个战术组,就能发起一次攻击,其二是避免人员过于集中而被美军的炮火大面积杀伤。
由于志愿军3个人就能组成一个战斗小组,其穿插渗透几乎是防不胜防的,神出鬼没的志愿军让美军十分崩溃,而这种神出鬼没的战术在什么时候更能发挥优势呢?毫无疑问:夜间。
由无数个三人战术组组成的志愿军接着夜色的掩护在美军阵地周围发起攻击,美军根本无法判断志愿军到底有多少人,于是难以根据前来攻击的志愿军数量作出有效的回击,志愿军恐怖的夜袭能力让美军中竟流传着“月夜属于中国”的说法。
当然了,志愿军惯于发动“月夜攻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当时还没有夜航功能,夜间美国空军无法采取有效的行动。
事实上,无论是礼拜攻势,还是月夜攻势,都是志愿军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想出的应对之策,没有制空权始终是志愿军的痛点。
于是,美军与志愿军的优势与劣势已经大致被李奇微摸清了:
美军优势:武器装备先进,后勤保障能力强,拥有绝对的制空权。
志愿军优势:作战极其勇猛,极能吃苦耐劳,战术灵活,极善于穿插渗透。
美军劣势:战场应变能力差,战术运用较为死板,作战英勇程度不及志愿军。
志愿军劣势: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劣势就是:脆弱的后勤。
理清了双方的优劣势,李奇微很快想出了战术,这个战术就是提起朝鲜战争不得不大书特书的磁性战术。
由于志愿军善于穿插渗透,但缺少重武器,又没有制空权,随身携带的口粮和武器弹药大约只能维持1周,于是李奇微制定的磁性战术的第一个原则就是:给美军部队增加火炮和装甲车,一旦被志愿军包围,不必急于寻求突围,依托地形(如果战场上没有掩护,还可以依托装甲车)以优势火力固守待援,同时,呼叫空军支援,让志愿军难以迅速消灭被包围的美军。
志愿军善于夜袭,但是志愿军缺乏机械化部队,行军只能靠走,而人的体能是有极限的,于是磁性战术的又一个原则就是:白天与志愿军交战后,如果阵地不牢固,就在阵型不乱的情况下,先行后撤30余公里(志愿军一夜能够行军的里程数),待白天再与志愿军决战。
志愿军的粮食,弹药只能支撑1周左右,于是磁性战术的第三个原则是:当战斗进行到第7天,无论战场形势如果,要坚决发动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