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及第|用数据说话:中国到底哪个地方的人考试最厉害?( 五 )
文章插图
有时候连皇帝都看不下去,要出手干预,平衡一下。1750年的殿试,内推第一名是江苏人赵翼,第二名是浙江人胡高望,第三名是陕西人王杰。乾隆一看,问左右:国朝至今,陕西出过状元吗?大臣们说,还没有。乾隆说,从今天开始就有。说完,把王杰从第三名调到第一名。在乾隆看来,江苏、浙江的状元已经够多了。苏浙两省为什么能在最后一个科举朝代独占鳌头?说起来,科举在清代已经进入了拼资本的阶段——拼经济资本,拼文化资本。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有能力搞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就单个家庭而言,也相对更有钱让孩子多读书,多买书,多请名师。再不济也有家族互助组织帮忙,上义学,送路费。学者沈登苗说,“在科举时代,有否真正的资格应试,主要取决于父、祖辈的经济条件;能否在场屋中胜出,大多靠的是本人的禀赋与后天的努力。实力——经济实力与自身智力决定人们在科举道路上能走多远”。事实证明,阶层流动的大门,越到帝国晚期,关得越紧。宋代超过一半进士出身平民,明代这一数据减至47%,清代继续下降至37%。到了晚清,进士基本被官宦子弟垄断了。
文章插图
帝制时代,科举实行了1200多年。每个时代,最能考的人都来自不同省份。唐代:陕西人宋代:福建人明代:浙江人清代:江苏人唐宋之际,进士人数有一个南北易位的过程,此后,北方人再也撼动不了南方人在科举上的优势。历史上考试最强的南方三省,恰好集中于东南沿海,且随着时间推移,有一个由南往北越来越强的过程。就历史进程而言,除了个人努力,每个时代,科举的终极决定力量也不一样。唐代:陕西人胜出,主要靠地理区位 政治优势;宋代:福建人胜出,主要是赶上北方普遍沦陷 科举平民时代到来;明清两代:浙江人和江苏人胜出,主要靠经济资本 文化资本。可见,影响科举的主要因素中,政治因素有一个由强到弱的过程,与此相反,经济因素则有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最后闲扯几句。江西科举在宋明两代,尤其是明初的100年,有过闪耀全国的表现。这得益于北方士人南迁,江西靠近水路和相对中央的位置,对他们形成了吸引力,成为其最早的落脚点。江西由此成为南方最早跨入文化发达省份的一个。文化南传,由此兴盛。福建科举在明清之际的相对没落,跟郑成功长期割据东南沿海,与清政府对抗,导致福建战乱、人口内迁、贸易中断有关。等到清军完成征服,东南的贸易中心已南移到了广州。在拼资本的时代,经济比不上江浙的福建,科举能力自然也就退化了。科举时代最后的赢家——江苏和浙江两省,其在经济与文化上的绝对优势地位,延续至今。长三角迄今仍是中国最有活力的经济圈,而这个区域的城市化水平、高等教育水平、经济辐射能力,均为全国最强。一项关于中国两院院士籍贯分布的统计显示,1955年至2017年间,江苏籍院士共463人,浙江籍院士共395人,远远高出其他省份(第三名,山东籍院士仅157人)。
- 雍正王朝:十四爷大闹灵堂,雍正用一招轻松化解,尽显帝王心术
- 贵族|唐朝最后一个贵族有多牛宰相想娶五姓女,科举制度只为压制他们
- 刘备临终的时候嘱咐了一段话,为何重用叛徒魏延,却不愿用赵云?
- 奉劝养花新手,用这4样“肥料”,要早点学会甄别”针对目标“
- 关于酒店的谈判技巧攻略
- 赵匡胤去世后,赵光义用卑劣手段对付嫂子,所作所为让人不齿!
- 文昌|唐代科举舞弊案—长庆科案,而穆宗为何要没有从重处罚
- 吃什么能快速解酒?蜂蜜、浓茶都没用!真正有效的方法是这2个
- 开国皇帝用自己的姓氏当做国号,史无前例,是慵懒还是别有它意?
- 武者|武者天称帝后面对百官刁难,她只用了一首诗便让全朝大臣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