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权力分配精忠报国的岳飞之死,一个顶层设计的牺牲品

我们都知道,宋朝在科技、文化和经济方面,已经达到了中国封建历史中的高峰,但是,在政治和军事上却很窝囊和软弱。
那么,经济、文化都这么强盛的大宋王朝,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大家眼中的“弱宋”的呢?我们又可以学习借鉴它的哪些经验和教训呢?
一、为什么说赵匡胤是北宋亡国的元凶?
公元1127年发生的靖康之耻,宣告了北宋帝国的覆亡,而这场大祸距离开国皇帝赵匡胤去世,已经过去了一百五十一年,如果仔细审视这一百五十多年的帝国历史,我们会发现,其实,太祖皇帝赵匡胤早就为这场祸事埋下了祸根。
赵匡胤出身武将世家,他父亲本来是五代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身边的一个将军,但由于家道中落,二十一岁的赵匡胤就被迫出外谋生。两年的闯荡生涯,令赵匡胤尝遍了人间冷暖,可以说吃了不少苦头。
直到有一天,赵匡胤在一位高人的点拨下,决定在乱世中建立一番功业,因此他来到河北邺都,投靠在后汉枢密使郭威的麾下当了一名普通士兵。由于赵匡胤身材魁梧,不仅武艺高超还读过不少书,关键打起仗来还不怕死。所以入伍第二年,赵匡胤就被提拔为了禁军东西班行首,而此时的后汉也已改朝换代变成了后周,郭威则成了后周开国皇帝。
郭威死后,其养子柴荣继承了后周皇位,也就是周世宗。当时,周世宗柴荣刚刚登基,地位不稳,北汉军队趁势发兵攻打后周,赵匡胤随柴荣出兵迎敌。两军在高平,即今天山西晋城东北部发生激战,史称“高平之战”。这场战役是五代十国时期最为重要的一次大决战之一,同时对赵匡胤影响巨大。
当时,北汉军队占据上风,后周的两员大将见势不好,临阵脱逃,导致整个部队阵脚大乱,极为危急。赵匡胤临危不乱,高喊“主危臣死,拼死尽忠的时候到啦”,带领手下的骑兵直冲敌阵。北汉军队经受不住这种不要命的打法,败得一发不可收拾,后周军居然扭转败局取得大胜。
这一仗之后,赵匡胤深得柴荣赏识,被破格提拔成了殿前都虞候,差不多相当于今天部队里的参谋长。不仅如此,柴荣还让赵匡胤整顿军队,赵匡胤利用整顿军队的机会,把自己的亲信纷纷安排到了掌握实权的岗位上,从而在后周军队中形成了极大的潜在势力。

开国皇帝|权力分配精忠报国的岳飞之死,一个顶层设计的牺牲品
文章插图
柴荣死后,他年仅七岁的儿子柴训即位,一时间,后周人心惶惶,感觉没了主心骨。此时,北汉联合辽国再度趁机入侵,此时已是后周军事一把手的赵匡胤临危受命,率军迎敌。
第二天,大军出发,走到距离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驻扎下来。据说,当天夜里,赵匡胤一反常态喝得酩酊大醉,躲在自己的军帐中一夜没有露面,任凭弟弟赵光义和心腹谋士赵普与全军将领开了一晚上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