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鹏|沈南鹏:很遗憾我没有实现最大梦想( 十 )



沈南鹏|沈南鹏:很遗憾我没有实现最大梦想
文章插图
关于赛道:
医疗健康行业的爆发需要耐心
何振红:今天我们面临的环境非常复杂、艰难,包括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你怎么看未来的趋势?
沈南鹏:我们对今天的环境,尤其是投资的环境,还是挺乐观的。新冠疫情给经济带来了挑战,同时也让我们发现了新经济强大的生命力。新经济有两个重要的领域:一个是信息科技,一个是医疗健康,它们在过去的9个月里展现了比较好的韧性。
信息化可能是中国最大的行业趋势,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意识到需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更好地服务客户,从电商到社交网络到为企业赋能的SaaS(软件服务)公司,都会是得益者。
医疗健康领域,一是这个行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从技术转为应用的新突破,比如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给恶性疾病的治疗带来的全新解决方案;二是中国的医疗健康领域到了人才开始产生聚集效应的时候,大量跨国公司、中国本土企业里面有多年经验丰富的高管,成为创业企业的领军者;三是政策上在鼓励创新,包括医疗IT、药品和医疗仪器的创新,各类绿色通道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力量。
这几个因素加在一起,今天的医疗健康行业有点像20年前的PC互联网,有一批优秀企业在不同的垂直领域里崭露头角。

沈南鹏|沈南鹏:很遗憾我没有实现最大梦想
文章插图
何振红:怎么看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机会?
沈南鹏:这个行业当然充满巨大的潜力和投资机会。我们知道不少核心技术是源自学校和科研院校,它们是许多医疗企业的竞争壁垒。我们尝试的一个模式,就是跟最源头的那些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去合作。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跟一批行业里面的大咖们,像耶鲁大学的陈列平教授、斯坦福大学的亓磊教授、北京大学的何川教授等直接合作。在初创阶段,科学家们往往还没有找到完整的团队。我们知道,在互联网行业里面,投资前一般得找到领军人物。一位生命健康领域的科学家,他的科研成果能够转化,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当他还没有一个CEO的时候,我们就投资参与,帮他一起搭建团队,一起商业化。
医疗领域正在出现一些爆发性的机会,但需要有耐心。
何振红:最近大家很关注双循环新格局,即中国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你怎么看?
沈南鹏:我们刚刚讲的医疗健康和信息科技两大领域,后面都有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就是我们有非常强劲的消费市场在支持。
当然,消费也有多方面的内容,包括传统的消费产品和服务、医疗、教育等等,今天我们很多产业的增长都是基于消费需求的旺盛。在过去的几年里面我们看到一个趋势,这种需求不仅仅存在于一、二线城市,往往更多的还存在于三、四、五线城市,甚至是乡镇,只是以前渠道和物流缺失,产品没有有效地传达到这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