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河出龙门之古芮迷踪


大荔|河出龙门之古芮迷踪
文章插图
吾城 | 有故事的韩城有味道的旅程河出龙门之古芮迷踪冯双民
大荔|河出龙门之古芮迷踪
文章插图
三省五地迷芮踪,唯有刘梁出簋鼎。钟磬玉璜惊绝世,西河三地是同宗。诗中的“三省五地”是指陕西省的韩城、澄城、朝邑,甘肃省的华亭、山西省的芮城,后两者是关于殷商芮国的地望之争,这里暂且不表,在此,只说“西河三地”,即周朝芮国的故事。
大荔|河出龙门之古芮迷踪
文章插图
朝邑即今大荔县之朝邑镇,本独立为县,20世纪50年代因修三门峡水库的需要并入大荔县。据《大荔县志》载,1929年赵渡镇出土了西周时期的铜器芮公鼎(现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宋代《考古图》一书中,有“芮公缶”,并说明“(宋)咸平年同州民汤善德获于河滨。”河滨,是指河滨县,唐武德三年(620),分朝邑县置河滨县,就在今天的朝邑南部。清同治年间,在大荔还出土了两周初年的“芮伯壶”。虽没有发现大规模墓葬,但根据各家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南芮乡故城也叫南芮国,在今朝邑镇南30里,即渭汭。那么北芮城到底在哪里?《括地志》既然把南芮乡与北芮城放在一起说,而且有南北之分,即以小小的朝邑古县怎么可能有两个芮国城邑?因此二者同属朝邑县的可能性很小很小,几乎为零。相反唐朝同州恰恰包含了韩城一带,那么正可以理解为在一个同州内,有南、北两个芮城的存在。这样就为北芮城在韩城提供了历史存在的可能性。
大荔|河出龙门之古芮迷踪
文章插图
另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大约在周平王五十一年即公元前720年左右,也就是芮国发生政治动乱的同时期,大荔一带被戎族侵入,灭掉同国,筑“王城”,建立大荔戎国。春秋初期,随着西周灭亡,周天子东迁,戎族顺势而下,强势地活跃于陇东高原、陕北高原、渭河平原一带,以至于秦人不得不一直东迁,走下高原。直到战国时期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才使局面有所缓解。《水经注》卷四《河水注》引古本《竹书纪年》曰:“晋武公元年,尚一军。芮人乘京,荀人、董伯皆叛。”即公元前716年,芮人侵犯“京”,荀、董都背叛了。此时“京”地有人认为是在今大荔一带,那么此时芮国就不会在大荔,而且也说明芮应与荀、董两地距离相近,而这两地在现今临猗县附近,那么,此时芮国在韩城的可能性又大大增强了。
大荔|河出龙门之古芮迷踪
文章插图
又《左传·桓公九年》记载(前703年):“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五国联军”既然一起讨伐曲沃,说明这几国相邻或者相距不远。梁国在今韩城东南,贾国在今襄汾县,那么芮国既要接近于梁、贾等地,又要接近于曲沃,要满足以上条件,此时的芮国就很有可能是在韩城。梁芮结伴朝贡秦君这一年,开创了曲沃晋的晋武公去世了。恰巧在此前一年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灭大宗晋,成为晋国的君主,而前703年虢、梁、芮、荀、贾等“五国联军”曾经讨伐曲沃武公,其中,同梁、芮一起讨伐曲沃的荀、贾两国已经在前678年随大宗晋被灭,他们理所当然的甚至急不可耐的只能去朝拜秦国以求保护,而虢国也在不久的将来前650年被晋国消灭。梁、芮两国也幸运的在河西一直存国至前640年,成为这几个国家中最后灭亡的。由“芮母逐君”事件而引发的“秦师侵芮”,是秦国第一次在《左传》中出场,结果以失败收场,虽然不是很露脸,但却没有阻挡他们东进的决心。所以这次失败并没有打消秦国想深入渗透芮国,并使芮国依附于自己的念头,毕竟,秦国在东进这条路上可谓是“蓄谋已久”。同年冬天,秦国找了两位帮手:周王室、虢国,这三家共同出兵,将目标转向了芮伯万出逃所在的姬姓魏国,并且掠走了芮伯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