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明知会被凌迟,为什么太平天国将领被捕前却不自尽

在封建时代,起兵造反是最大的豪赌。
结果无非两种,要么大赢,要么大输。在起义者决定揭竿而起的那一刻,就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末一次大型农民起义,前后历时十四年,战火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对当时执政的清政府来说,太平天国运动无疑是让他们恨得牙痒痒的,所以当太平天国将领被俘后,等待他们的结局大多是被凌迟。
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林凤祥、李开芳等将领最终都是死于凌迟酷刑。

先秦时期|明知会被凌迟,为什么太平天国将领被捕前却不自尽
文章插图
既然失败的结局已经注定,为什么在被捕前这些将领不选择自行了断呢?以我们常理的认知来看,这仿佛是想不通的。
其实他们不自尽也是有着自己的理由:
1.殉道者精神
太平天国并非是一次无组织的农民暴动,相反它是依托宗教作为理论依据的。
西方的基督教教义被太平天国诠释成了一种朴素的“拜上帝教”。
在教义中继承了基督教对上帝的绝对崇拜,认为生命并非是属个人更是属于上帝的。
是生是死,上帝必有他的准则,所以不允许自行了断生命。
拜上帝教认为以身殉道是一种顺应天命的结局,而自杀者在死后是没有办法上天堂的。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将领在失败后选择直面结果,而不是用自杀来逃避。

先秦时期|明知会被凌迟,为什么太平天国将领被捕前却不自尽
文章插图
2.条件不允许
并非每个起义者在失败时都能保持对教义的绝对信奉,毕竟相比于生不如死的凌迟,痛快了结无疑是一种减轻痛苦的好办法。
林凤翔在被清军包围后就选择了吞金自杀,想以这种体面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一生。
但是清军却不愿意这么便宜他,为了能让他遭受到最痛苦的惩罚,清军在救活他之后又对他施以酷刑。
洪秀全的长子洪天贵富也是一样的命运,在逃亡过程中几次都想自己来个了断,但是因为手下极力阻拦最终还是没死成。

先秦时期|明知会被凌迟,为什么太平天国将领被捕前却不自尽
文章插图
3.最后的尊严
人有的时候是愿意牺牲自己的,尤其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因为人心向善,在处于绝境的时候往往会迸发出一种悲天悯人的英雄主义色彩,愿意为了成全别人而去牺牲自己。
在很多太平天国将领走投无路的时候,会选择和清军进行谈判,以自己的主动投降来换取手下士兵的生命安全。
当石达开兵败大渡河时,就向清军谈判,表示愿意束手就擒不再做无谓的挣扎,条件就是清军放过自己手下的几千士兵,让他们回家。
他在遗言中写道:“本想自尽,转念投诚出来解救余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