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明朝的商业税收为何只有宋朝的零头?( 二 )


文章图片
均田制被北朝和隋唐继续沿用 。 唐朝统一后 , 向全国推广了均田制 。 唐朝还将租调制发展成为了租庸调制度 。 所谓的庸就是百姓可以用钱代役 , 此举一定程度保障了农时 , 也增加了国家的赋税 。 租庸调制也说明了唐朝的商品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 货币的作用不断提高 。
从秦汉到唐朝前期 , 中国的赋税制都可以总结为土地税、人口税和徭役三种 , 其中人口税占据了主导 。 土地税会因为土地兼并而难以征收 , 但是人口税却难以逃避 。 古代的王朝都希望国内人口快速增长 , 这是经济稳定发展的标志 , 也可以增加国家的赋税 。
三 , 从“两税法”到“摊丁入亩”
唐朝后期 , 均田制也因为土地兼并而走向了瓦解 , 国家陷入了危机 。 由于当时北方是藩镇割据 , 国家无法从中获取赋税 , 因此将重点转移到了南方 。 在唐德宗时期 , 宰相杨炎出台了两税法 , 也就是以土地多少为标准 , 将税收全部统一 , 分为春秋两次征收 。 两税法的出台说明唐朝已经承认土地兼并的既定事实 , 开始将税收的重点转为了土地税 , 人口税的重要性开始下降 。
宋朝建立后 , 继续沿着唐朝的思路发展 , 选择“不立田制”“不抑兼并” 。 北宋的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 , 租佃关系盛行 。 和汉代相比 , 宋代并未形成豪强地主 , 反而因为科举制的推广 , 地主开始向乡绅阶层演化 。 王安石变法 , 曾重新统计土地 , 整理赋税 , 但因为得罪了司马光等既定利益者而被废除了 。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明朝的商业税收为何只有宋朝的零头?
文章图片
宋代土地兼并虽然严重 , 但是并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宋代工商业发达 , 新兴的产生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 。 宋朝的税收比例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 北宋时期的两税占据财政收入的56% , 到了南宋已经降低到了20% 。 而商业、手工业行业的税收却一路飙升 , 从40%上升到了80% 。 这说明宋朝的商品经济极度发达 , 整个社会有向资本主义时代转变的趋势 。
元朝的的税收制度大体上继承了宋朝 , 最重要的财政来源是盐税 , 其次是商税 , 农业税的比例比宋朝较高 。 明朝建立后 , 在全国推行了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 , 于是商业税收急剧萎缩 。 明朝时期 ,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 , 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为宋朝的八分之一 , 其中90%以上的税收来自于农业税 。 明朝的商业税率和宋朝基本是一样的 , 明朝商业税收的大幅度萎缩 , 说明明朝的商业已经严重退化 。
明朝后期 , 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 , 也就是将一切土地税折合为白银 , 一次征收 。 这次改革奠定了白银在中国的货币地位 , 对于工商业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 这次变法也增加了朝廷的税收 , 一定程度上拯救了明朝 。
清朝建立后 , 将明朝藩王、宗室的土地大量没收 , 后来推行更名田 , 也就是将这些土地分给百姓耕种 。 在赋税上 , 宣布继续“一条鞭法” , 但是废除了明朝后期的一切杂派和“三饷” 。 当时虽然推行了“一条鞭法” , 但是人口税还未得到废除 。 1712年 , 康熙宣布 , 以1711年的全国丁银额为准 , 以后额外添丁 , 不再多征 , 叫作“圣世滋丁 , 永不加赋” 。 雍正时 , 推行“地丁合一”、“摊丁入亩” , 统一了赋税 。 从此 , 中国的农民摆脱了2000多年的人丁税 , 土地兼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明朝的商业税收为何只有宋朝的零头?
文章图片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明朝的商业税收为何只有宋朝的零头?】根据统计 , 清朝(前期)的税收是明朝的4倍 , 而清朝的商业税远高于明朝 。 在清朝后期 , 随着洋务运动、新政的开展 , 商业税收已经取得重大的突破 。 例如明朝的关税收入只有50万两 , 但是清朝却高达2000万两 , 可见清朝的对外贸易比明朝发达太多 。 清朝的比明朝高的另外一大原因就是剥脱了地主不交税的权力 。 明朝 , 最富裕的地主、官僚、宗室都不需要交税 , 交税的是贫民老百姓 , 然而清朝的地主官僚都要交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