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医生也救不了那个患抑郁症的女孩:中国孩子已经变了,家长却还没跟上( 四 )


但我仍然觉得自己要比现在的孩子幸福得多 。
学习之外的时间尽管很少 , 但全部都可以自由支配 。
写完作业就可以在家门口呼朋引伴 , 疯跑疯玩 。
假期骑着自行车可以逛遍全世界 。
闺蜜二三 , 聚到一起就有着说不完的八卦和秘密 。
哪怕是高考前最紧张的阶段 , 我房间的电视每周末都可以想看多晚看多晚 。
如今那个十八线小城市已经高楼林立 , 车水马龙 , 城市化把每个人的空间都压缩得极小 。
不再有孩子结伴走着上学 , 也不再有孩子骑车去把同学家逛遍 。
孩子们的课余时间被各种兴趣班和网课填满 , 小伙伴渐渐变成手机里的短信、视频和联机玩游戏时的队友或者对手 。
而手机和电脑 , 又常常是家长的眼中钉 。
大城市的孩子就更不用说了 , 他们似乎永远都在路上奔波 。
就连在小区下楼玩一会儿 , 也有可能被业主们自发组织的纠察队抓到 , 赶回家写作业 , 因为升学成绩会影响小区房价 。
总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 , 条件这么好还不知足 。
可我常常觉得 , 物质丰富了 , 快乐却变得稀缺了 。
现在的孩子不再有我们小时候吃一次巧克力的狂喜 , 也不再有我们小时候穿一次新衣服的望眼欲穿 。
当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被满足时 , 人自然而然地 , 会对精神产生更高的要求 。
这就是为什么抑郁症在发达国家出现得更早、更普遍的原因 。
而我们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 , 还有着更激烈的竞争压力 。
我们国家的孩子 , 手足朋友更少 , 竞争对手更多 , 学习压力更大 , 离大自然也更远 。
这一代的孩子 , 心理空间最小 , 也最孤独 。

抑郁症|医生也救不了那个患抑郁症的女孩:中国孩子已经变了,家长却还没跟上
文章图片
4.最疯狂的时代
我们这代人的成长中没有互联网 , 没有朋友圈 , 也没有家长群 。
闭目塞听的父母们很容易满足 。
即使有“别人家孩子” , 那也是看得见摸得着 , 几分钟就能走得到的人家的孩子 , 能神奇到哪里去?
而互联网奔涌而来时 , 几乎在一夜之间 , 把全世界的孩子都拉到了一个赛道上 。
某个老母亲一时兴起晒了个娃 , 就可能点燃了一群老母亲熊熊的斗志 , 哪怕她们实际距离八千里 , 哪怕这个晒娃只是自娱自乐 , 水分很大 。
我们小时候 , 最多和同班、同年级学生比 , 而现在的孩子 , 动不动要和全国乃至全世界孩子比 。
时代的疯狂令成年人都措手不及 。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令我们寝食难安 , “成年人的崩溃要不要藏起来”令我们纠结不已 。
这样的我们 , 又怎么忍心去指责孩子 , 你为什么这么脆弱?
又怎么好意思抱着上一代人古董般的教育观念 , 继续打压、否定和控制孩子 , 然后问他们:
“我就是这样长大的 , 你为什么不可以?”

抑郁症|医生也救不了那个患抑郁症的女孩:中国孩子已经变了,家长却还没跟上
文章图片
防患于未然
因为气候寒冷日照少等多方面原因 , 德国是一个抑郁症多发国家 , 抑郁症甚至有“国民疾病”之称 。
也正因为如此 , 德国对抑郁症的研究和治疗都更为成熟先进 。
德国人对抑郁症的预防 , 是从婴儿时期开始的 。
在托儿所和幼儿园每年对孩子的成长评估中 , 有一部分就是对社交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评估 , 如果孩子出现过于孤僻或者攻击性行为 , 老师会建议家长求助于心理治疗 。
从孩子六岁以后的U10体检开始 , 每年儿科医生都要求家长填写一份表格 , 以便于对心理异常及时发现及时干预 。

抑郁症|医生也救不了那个患抑郁症的女孩:中国孩子已经变了,家长却还没跟上
文章图片
大麦在U11体检中的心理问卷
我觉得这份表格很有价值 , 对于大多数对心理疾病没有经验的普通家长来说 , 是非常实用的参考 。
建议大家收藏 , 在孩子6到13岁期间每年拿出来自测一次 。
您的孩子在最近六个月中有无出现以下情况(如正在服药 , 请排除药物影响):

抑郁症|医生也救不了那个患抑郁症的女孩:中国孩子已经变了,家长却还没跟上
文章图片
如果孩子出现表格中的某些行为表现 , 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患上了抑郁症或者某种心理疾病 。
其中有些是婴儿期的行为滞后 , 有些是青春期的行为超前 , 不排除随着年龄增长自然消失的可能性 。
但我们可以把这66条看作孩子的66种求助信号 。
当信号出现时 , 我们的第一反应不该是对孩子进行训斥或责骂 , 而是要意识到 , 孩子正在承受着某种精神压力 , 他们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 以及更多的心理空间 。